海滄將以更加開放的城市精神,更加文明的城市特質向世界遞出嶄新名片。
(本組圖/記者 張奇輝航拍器攝)
海滄保稅港區。
海滄灣沿岸風景秀麗。
走進海滄,這片位于廈門西部的新城跳動著“文明”的脈搏,各行各業的海滄人紛紛走出小家,加入美化環境、志愿服務的隊伍中,用實際行動拉開“文明提升行動”的序幕。“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年,金磚會晤在我市召開,海滄將以更加開放的城市精神,更加文明的城市特質向世界遞出嶄新名片,呈現一幅“現代繁榮、開放包容、環境優美、文明有禮”的生動畫卷。
居民齊參與 為城區梳妝打扮
清晨5點,“唰唰唰”的掃帚聲如往常一樣,從被譽為“廈門十大最美道路”之一的海滄大道上傳來,由于天還未亮,環衛工人蔡月英把身子俯得很低,不漏過一個衛生死角。
“海滄大道已成為備受海內外游客喜愛的旅游景點,我希望盡自己的一份力,把這兒打扮得更美麗些。”蔡月英自豪地告訴記者,環衛中心的兄弟姐妹們得知金磚會晤要在家門口舉行,興奮不已,干起活來“渾身都是力”。
在蔡月英身后,海滄灣岸線提升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展開,記者從海滄區獲悉,這里將通過科學利用優質海洋生態景觀,打造“藍色海灣”,統籌規劃嵩嶼碼頭改造,與對岸鷺江道、鼓浪嶼相襯相融,打造集海洋科普、休閑觀光于一體的公共空間。
海滄的另一隅,過蕓溪流域綜合治理如火如荼,村民積極參與美化環境,他們自發拆除了豬圈,關閉了瑪瑙加工小作坊,并養成了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如今,過蕓溪畔空氣清新,鄉村河道寬闊、水體清澈,河岸邊的濕地公園成了鳥兒的天堂。接下來,過蕓溪中下游景觀提升將持續為城市“顏值”“加碼”。
“環境是城市的‘窗口’,擦亮這扇窗是提升城區品質的關鍵所在。”海滄區表示,接下來,將以金磚會晤籌備為契機,對標國際一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推動城市環境再上新臺階。
令人欣喜的是,當前,隨著夜景工程、立面改造等項目不斷“上馬”,海滄這顆“在匣明珠”日益光彩奪目。
細節顯溫情 文明“心城”暖人心
城市的溫情,更多體現在細節。走進游人如織的閩臺生態文化村——青礁村院前社,一面“笑臉墻”定格著家家戶戶最燦爛的笑容。一張張笑臉生動富有感染力,不經意間為每一個經過的游人帶來一整天的好心情。
“許多村民在家對著鏡子練習笑容,希望把最美的笑顏展現在海內外游客面前。”村民林麗松笑著說。
小細節,大文明。漫步海滄,隨處可見舉著“‘八不’行為規范”宣傳牌的“紅馬甲”志愿者,他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著身邊人,將文明的“種子”播撒在每個人心間。
“金磚會晤的腳步近了,大家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日益高漲,人人倡導文明、人人踐行文明的熱潮席卷而來。”海滄兩岸義工聯盟負責人李碧蓮介紹,如今,義工們服務、學習兩不誤,一場場潔凈家園志愿服務行動走進海滄各個角落,與此同時,文明禮儀培訓、服務技能培訓等針對志愿服務的專業課程輪番上陣,持續為義工“充電”。
26支隊伍,360多場次志愿服務活動,參與人數多達4.8萬人次……一城文明風,滿目和諧情。接下來,這支越來越龐大的志愿服務隊伍將繼續以飽滿的熱情,為每一名來到海滄的人送上最暖心的服務。
“廈門有綠城,四季草木新。自古興禮儀,薪火傳文明”。在一位從內地移居海滄的老教授看來,海滄是座“心城”,能讓走進它的人感受文明的力量。
以文“化”人 城市文明市民素質雙提升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魂。在海滄區決策者看來,將文化嵌入城市發展中,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的重要一環。
在新陽街道興旺社區書院,一堂“居民文明素養的內涵與提升路徑”的課上座無虛席,居民們認真專注,邊聽邊記。據了解,此類型課程已在社區書院中舉辦好幾場,居民的熱情有增無減。社區居民楊美珠激動地說,“‘金磚’來了,如何在文明城市做個文明人,我一定好好學!”
110門特色課程、18項特色活動……14個社區書院成為提升市民文化素質的重要平臺。海滄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當前,依托社區書院,“弘揚耕讀文化”在全區全面啟動,耕讀文化將成為推動市民素質提升的內生動力,推動城市文明整體提升。
以文“化”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今在海滄蔚然成風。日前,照顧癱瘓父親的孝子李建國、走遍偏遠鄉村關愛孤老的盧秀毅、致力開展老人心靈陪伴服務的葉文耕等“海滄十佳孝道民星”脫穎而出,傳遞著“孝老愛親”的正能量。
與此同時,文明禮儀進校園、誠信教育進校園、閩南方言與文化進校園、民族器樂進校園、書法教育進校園等“六進校園”活動在海滄各個校園中展開,文化的“養分”源源不斷地輸送進孩子的心田。
城市承載文化,文化滋養城市。海滄區表示,未來,將通過“弘揚耕讀文化”活動,以文化凝聚合力,進一步提升海滄民眾的文明素質和文化自信,全力以赴當好“金磚”東道主。
【速 讀】
“海絲”文化
回溯歷史,海滄在“海絲”的位置至關重要。當前,海滄具備自貿試驗區、海絲先行區、經濟特區、臺商投資區、保稅港區、出口加工區 “六區疊加”優勢。海滄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歐(廈門)班列
作為全國自貿試驗區開出的首條中歐班列,中歐(廈門)班列自去年8月開始運營以來深受市場青睞,班列由開通時每周一列增至每周兩列。貨源貨量不斷增多,已開始從物流通道向“通道經濟”升級,為促進亞歐互聯互通、擴大廈門輻射效應和影響力發揮了重要的橋梁作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2月10日,中歐(廈門)班列從海滄自貿園區發出73趟班列,進出口貨值達11.9億元人民幣。
對外交流
海滄區有歸僑僑眷兩萬多名,其中歸僑180多名。據海滄區僑聯統計,海滄籍海外華僑華人及后裔超過15萬人。區僑聯積極推進社團組織建設,并以僑臺宗親為載體,以保生慈濟文化節為平臺,積極打造“同心同根鄉情鄉約”對外交流品牌,拓展海外聯誼工作。近年來,海滄華僑三都聯誼會、石塘謝氏世徳堂華僑聯誼會、邱氏裕文堂華僑聯誼會、邱氏文山堂華僑聯誼會、鼎美胡氏敦睦堂華僑聯誼會、霞陽村華僑聯合會、后柯村華僑聯合會等華僑(宗親)社團蓬勃發展。(廈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