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是奉獻社會,服務他人的一種方式,是傳遞愛心,播種文明的過程。在志愿服務過程中,不但服務對象得到了幫助,志愿者自身也得到了提高、完善和發展,精神和心靈得到了滿足,所以,志愿服務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樂人”,也“樂己”。
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人們文明素養的提高,越老越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務行列,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志愿團體,他們包容的愛心和無私的奉獻極大地推動了全社會的文明化進程。但在現實生活中,由于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志愿服務就變了味走了樣:有的志愿團體只顧一心擴大自己的團隊規模,只吸收志愿者而不注重開展志愿活動;有的借志愿團體開展經營活動;有的志愿者只是跟風隨潮流加入到志愿行列,覺得很時尚,種種原因,導致志愿服務發展偏離了原有的初衷。
志愿服務首先以愛心為前提。服務社會,幫助他人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發自內心,真正的去幫助應該幫助的人。我參加過數十場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務活動,有的服務項目很小,只需要幾個志愿者就能完成,志愿者卻呼呼啦啦去了20來個,有的還帶著幾歲的孩子,一時間人聲鼎沸、聲勢浩大。不可否認,參加活動的志愿者都是很有愛心的,但這種形式不可取,志愿服務是盡力去幫助人,而不是去給別人添麻煩的。
重要的是過程,不是形式。志愿者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圖的是幫助他人,提升自己,快樂共享的愉悅感,爭名奪利、斤斤計較的不是真正的志愿者 。我曾遇到過二個志愿團體合作一項志愿項目的事,活動結束后,因為報紙報道署名的問題,鬧得不歡而散,其實就沒這必要,大家都是做志愿服務,活動目的已經達到了,再爭誰先誰后完全沒有必要。
志愿服務要有效率、見效果、可持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有良好的合作意識和激勵機制,做一個志愿服務項目,要充分的考慮,不是人越多越好,而是要講求效率,爭取以最小的付出獲得圓滿的結果;同時要對參與的志愿者給予及時評價,總結經驗,讓參與的志愿者有所收獲,保持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和信心,對濫竽充數、無所事事的志愿者要堅決剔除出去,保證志愿服務的純潔性。
“精于心,簡于形”。這是我在真正的做志愿服務之后的獲得和理解。把志愿服務當做自己的生活內容和生活方式,時時刻刻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做奉獻愛心的事,不斷促進全社會文明素養的提高,我想這就是當一名志愿者的真諦。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 2016-12-05中央文明辦調研組到龍巖市調研精神文明建設工作
- 2016-12-05莆田湄洲島深化文明城市創建 多舉措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 2016-12-05文明基因在思明人血脈中根植流淌
- 2016-12-04鷺江道社區開展文明創建巡查志愿服務活動
- 2016-12-04中宣部、中央文明辦等7部門印發《關于公共文化設施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的實施意見》
- 2016-12-04《廈門經濟特區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將列入立法計劃 在金磚會晤之前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