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賴”為什么老實了
不接電話、東躲西藏、拒不開門、撕毀法院公告……“老賴”們花樣百出的表演,這次采訪中一次都沒有遇到。
是什么原因讓“老賴”對法院執行的態度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
一位“老賴”不經意的一句話,道出了真相:“你們今天一下子來這么多人,還有記者,跑到我的店里,老板看到了怎么想啊?周圍的鄰居怎么想啊?還讓不讓人活了?”
不怕法官怕記者,折射出執行難的深刻社會背景——“‘老賴’可恥”的輿論氛圍還沒有完全形成,社會信用體系還不夠完善。農民工拿不到血汗錢不敢回家過年,而拖欠工資的老板卻享受著奢靡生活;交通事故受害者亟須賠償款救命,肇事者卻逃之夭夭。“借錢的求著欠錢的”,這并非是句玩笑話,而是真實的現狀。
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推出了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制度,將“老賴”公之于眾,并對其進行信用懲戒,不準坐飛機、乘高鐵,不準開公司、辦貸款、高消費。
今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目的就是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工作體制機制,維護司法權威,提高司法公信力,營造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解決長期存在的“執行難”問題。
采訪中,一位執行法官說得好:“只有形成‘老賴’人人喊打的社會氛圍,‘老賴’才會真的絕跡。”(正 澤)
![]() |
![]() |
責任編輯:康金山 |
相關新聞
- 2016-11-23臺江區進入創建文明城市臨戰狀態
- 2016-11-23鯉城區召開創建文明城市(區)工作推進會議
- 2016-11-23將樂召開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工作會議 吹響“沖鋒號”
- 2016-11-23惠安公交車穿“新衣” 盡展文明城市風采
- 2016-11-23秀嶼區召開迎接全國文明城市及省級文明城區年度測評動員大會
- 2016-11-23德化縣開展“四項行動”,深化文明縣城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