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風9月19日訊 烈日下,隆隆馬達聲中,裝載樹木斷枝的車輛進進出出,火炬(翔安)產業園一派忙碌景象。昨日,火炬高新區管委會組織黨員、志愿者、企業員工和市民共一千多人,機械車輛110部,投入到火炬(翔安)產業園道路及廠房周邊地塊的清理工作中,覆蓋園區面積達26平方公里。傍晚時分,園區各主要干道及部分支路漸漸恢復往日容顏,為火炬(翔安)產業園800多家企業災后恢復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災后恢復生產,就是與時間賽跑。連日來,火炬高新區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一邊組織救災,一邊打響“恢復企業生產”戰役,力求將災后重建效率最大化。據最新數據統計,火炬高新區已有99%的企業恢復正常生產,在建的重點項目工地也正逐步復工。在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協調下,園區大部分的供水、供電和通訊信號等已恢復,一小部分企業的水電、通訊正在努力恢復中。
主動介入
傾聽企業意見建議
一條條企業意見建議,匯成了火炬高新區災后恢復生產工作的重要指南。
作為我市產業轉型升級的“排頭兵”和前沿陣地,火炬高新區的園區分散在我市島內外5個行政區內,擁有4000多家企業和20多萬名產業工人。臺風過境,高新區企業受損情況各不相同,面臨的困難多種多樣——有生產設備方面、產品貨物方面、水電基礎設施方面、保險及資金方面等。對此,火炬高新區管委會充分發揮職能職責的引領作用,堅持主動介入,強化責任,尋根溯源,在力量上幫扶,在流程上協調,簡化辦事程序,主動出謀劃策,開展“暖企行動”,協助解決企業恢復生產面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昨日,《廈門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工業企業災后恢復生產的意見》(簡稱《意見》)出臺。火炬高新區認真貫徹落實《意見》并迅速傳達至高新區所有受災企業,同時搜集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在了解到《意見》沒有覆蓋到的高新區企業也有需求的情況后,高新區果斷決策:將盡快出臺高新區促進園區企業災后恢復生產的政策措施。
迎難而上
保障企業貨物順利通關
一份份手寫的貨物通關單,承載著火炬人的責任,連接著高新區企業的期盼。
臺風過后,火炬(翔安)保稅物流中心的監管設施、監控設備等均因斷電無法使用,駐場各單位正常工作受阻,導致進出保稅物流中心的貨物雙向滯留,企業心急如焚。
時間就是金錢,為解決企業通關需求、防止貨物滯留,廈門海關駐翔安辦事處立即啟動人工專門作業的應急措施——沒有監控視頻,就派專人值班巡邏,貨物通關電子系統無法錄入,就用人工記錄。與此同時,海關、火炬集團、物流企業、商檢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齊心協力,共同打掃清障,全力保證企業通關需求。據統計,9月18日上班第一天,該辦事處就審單通過了300余票報關單,貨值約3000萬美元。
廈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大嶝辦事處也在第一時間派駐了業務骨干在廈門局本部設置臨時報檢點,“以‘數據先行,紙質后補’的方式抓緊處理大單急單,有力保障了通關不受阻,貨物不滯留。”9月18日,節后上班第一天,臨時受理點共受理了24單報檢業務,合計貨值59萬美元。
![]() |
![]() |
責任編輯:盧超穎 |
- 2016-09-21湖里區5萬志愿者帶領40萬群眾開展災后自救自建
- 2016-09-19廈門全城動員災后重建 思明組織商家進行災后自救
- 2016-09-18湖里康暉社區遭臺風重創 社區居民開展災后自救
- 2016-09-18湖里康暉社區遭臺風重創 社區居民開展災后自救
- 2016-09-18廈門:海滄居民開展災后自救 重拾家園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