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膾炙人口的《觀書有感》出自南宋理學大師、曾任同安縣主簿的朱熹之手。上周六,同安舉行了2016廈門(同安)首屆國際朱子文化節,并舉行朱子書院的開院儀式,這座朱子書院就修建在有千年歷史的同安縣衙舊址上。那么,朱熹與同安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呢?
“閩學源頭?文化同安”,2016廈門(同安)首屆國際朱子文化節上周六拉開了帷幕。與此同時,朱子書院也正式對外開放,這也是全球首座實質性運行的朱子書院。朱子書院,位于同安縣衙舊址西北角,曾為朱熹辦公居住的主簿廨,據考證,時年24歲的朱熹在同安當主簿時,就是在這里辦公和生活。翻修后的朱子書院充滿了濃郁的閩南風格,紅磚紅瓦,古色古香,庭院大門的屋頂上,燕尾脊高高翹起,閩南韻味十足。推門而入,先是個門頭小院,往里走,就是書院講堂,地板鋪滿紅磚,四周擺放著木制的書柜,顯得厚重而大方,古樸而典雅。
市民 沈女士:一進來感覺很震撼 這邊古香古色 這些書本 都是文化傳統 我小孩子現在有在學習傳統文化 我覺得小孩子的知識并不會很欠缺 現在欠缺的就是品行方面的 還有中華的傳統
同安縣衙始建于公元929年,此后歷朝歷代均座落于此,是同安千載的政治文化中心,至今仍有部分政府部門在此辦公。
文史專家 顏立水:當時同安縣這個縣長 這個指揮管理管到哪里 管到現在的金門 廈門市的各個區 還有龍海的角美鎮 甚至在元代有個澎湖巡檢司 也屬于同安管 同安縣管這個巡檢司 澎湖巡檢司又管臺灣 所以這個意義上講 我們同安縣這么一個縣衙 這么一個指揮中心 管到臺灣去 所以就是原來范圍很大
公元1153年,時年24歲的朱熹赴任同安縣主簿,這也是他仕途開始的第一站。他在同安任主簿期間,為官勤政,凡事躬行,愛民親民,興賢育才,贏得了老百姓的懷念和敬仰。
文史專家 顏立水:我們閩南話有一句話叫作“朱熹朱熹 戽斗畚箕” 是什么意思呢 朱熹到同安來 關心農業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 所以他很關心 但是同安是十年九旱 他教導老百姓 你們不要以為下了一點雨 就戽斗畚箕都收起來了 不行 下過雨過后也要準備去攔溪筑壩 來引水準備抗旱
到同安任職時,朱熹就住在縣衙西北角的主簿廨內,他將此處命名為“高士軒”,意思是“此軒雖陋,高士亦或有時而來也”,寓意有自勵自謙之意。而近幾十年來,同安縣衙舊址一直處于一個較封閉的狀態。有市民提議將同安縣衙舊址改造提升,用于市民休閑、文化活動,同安區委區政府順應民意,推進同安縣衙舊址改造工程。除了翻修“高士軒”基址上的縣府舊食堂,修建朱子書院外,還配套修建了文化廣場、同安人文歷史展館、兒童活動區、印章文化廣場等,成為一個開放式文化公園。
同安區委宣傳部部長 何璽:把它進行適當的改造 作為一個文化公園 準備恢復原來千年的文化 同時因為朱熹在這里曾經任過主簿 做了四年 所以專門做一個朱子書院 這個朱子書院也是我們全區的社區書院指導中心 除了弘揚國學之外 還有我們發動社區居民共同締造 指導我們全區的書院
朱子書院占地面積600平方米,共分三個部分,前側為門頭小院,中間主體部分為書院講堂,后側為“高士軒”館。朱子書院將通過舉辦教學、禮儀、聯誼、議事、協商、旅游等活動,有效整合各方資源,打造廈門“朱子文化”品牌。
同安區委宣傳部部長 何璽:我們同安應該是叫做“閩學源頭” 也是朱子學的發源地 所以我們想把朱子學跟世界研究弘揚能夠能夠接軌 突出同安在朱子學研究的地位 這樣也能夠讓我們市民通過朱子學的弘揚 接受文化的熏陶
朱熹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集儒學和理學之大成,在歷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實際影響僅次于孔孟,習慣來說就是北孔南朱。在朱熹七年的仕途生涯中,同安不僅是他的首仕之地,也是他任期最長的地方。而更重要的是在同安期間,朱熹完成了“逃禪歸儒”的思想裂變,因而同安被看作是“朱子學”或叫作“閩學”的發祥地。
在縣衙舊址舊食堂改造為朱子書院的施工過程中,施工方在墻內發現了三塊清代石碑。這三塊石碑分別記敘了清代三任縣令重修“高士軒”的事跡。
文史專家 顏立水:我們現在說朱子學的發祥地是古同安 但是具體說在哪里 我認為就在“高士軒”這個地方 整天都在這里 所以說可以講 “高士軒”這個地方是他生活過的地方 也是碑上“閩學之源者” 就是閩學的源頭 上面都有寫 碑記都有寫 就在我們這個地方 所以這個意義相對來說是比較大的 因為實物佐證 認為“高士軒”遺址就在這個位置
所謂“北孔南朱”,孔子是儒學的創始人,朱熹則是儒學的集大成者,他承前啟后,把孔子學說上升到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形態,開創了儒學的新天地,其思想學說從元代開始成為了中國的官方哲學,不僅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傳統文化思想,還遠播海外。
臺灣知名學者、朱熹第26代嫡孫 朱高正:我在德國念書的時候 我嚇了一跳 因為我是研究哲學的 哲學辭典我至少翻破了兩本 德國的哲學辭典 談到朱熹的欄目 竟然比黑格爾還長 我嚇壞了 朱熹名氣怎么會那么大
朱熹在同安期間,興學育才、以禮導民,使同安“文教昌明”,成為海濱鄒魯、閩學開宗之地。如今,在同安開設朱子書院,為群眾提供了學習成長的場所,也是居民們精神家園的“源頭活水”。
中國朱子學會會長、廈門大學校長 朱崇實: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百姓中間 文化要能夠有生命力 必須要從書齋走出來 走到百姓里面去 因為它能夠讓百姓更多地去學習 去了解優秀的中華文化 并且把這樣的優秀文化 化于自己的日常生活 化于自己日常的點點滴滴生活中去 這個對于我們現在要樹立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 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世界朱氏聯合會會長 朱耀群:尤其目前在海外非常缺乏這塊 因為在外面的教育都用西方的教育思想 在倫理道德這塊都很少 所以我們很希望通過朱子后裔 朱家的子弟這塊帶動過來這邊給他們看一下 老祖宗留下的一些遺跡 還有一些遺作 或者一些學說 慢慢我想會把他們的心靈里面 存有朱子的理學在里面 以后對他們人生的成長 相信會有很大的幫助
朱子學從13世紀起開始向世界廣泛傳播,并深刻地影響了東亞社會。而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傳承傳統文化更有利于建立起文化自信。
臺灣知名學者、朱熹第26代嫡孫 朱高正:中國經濟崛起 東西文明平等對話客觀條件已經漸趨成熟 能夠代表東方文明的 當然我們在這也要強調 我們不能固步自封 我們一方面要把朱子學的精華學好 但是也要把朱子學的當代意義 如何讓朱子學和近現代的西方文明來匯通 來對話 我覺得我們在這個時候 能夠弘揚朱子學 兩岸共同來捍衛我們文化的根 意義很重要
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既取決于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也取決于社會科學的發展水平,而社會科學的繁榮離不開深厚的歷史積淀。朱子書院的成立,把傳統文化扎根于民間,弘揚于海內外,將有利于中華千年的文化積淀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 |
![]() |
責任編輯: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