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就是植樹節了,“前人種樹,后人乘涼”我們廈門人自古就喜歡種樹,作為國家森林城市,廈門不僅森林覆蓋面積大,還有不少珍貴的古樹名木。根據廈門最新的普查結果,全市共有古樹名木1867株,其中還包括5株樹齡過千年的古樹,均為香樟樹。
● 翔安
翔安的古樹不少,前人種樹后人乘涼,歷經風雨仍然造福子孫。
族人立碑呼吁人們愛護古樹
樹種:古樟樹
樹齡:1300多年
植樹人:唐代黃守恭之子
?
在翔安新圩鎮的金柄村,有一棵1300多年的古樟樹,相傳是當年把自家桑園獻給泉州開元寺的黃守恭第四子、金柄黃氏的開基祖黃綸(669-755年)親手種植。
唐樟
這株古樟高18.3米,樹冠直徑21.8米,胸圍10.5米,雖然樹頭內部早已中空,但依舊參天而立,枝繁葉茂,生機勃勃,有活文物的美稱,是翔安最早最大的古樹之一,如今仍常有村民到樹下祭拜祈福。
明代鄉賢黃文炤曾為之手書《祖林垂示碑》一方,現藏于金柄村始建于唐朝的紫云黃氏大宗祠內,呼吁族人加以愛護。現樹下的石碑,正面大書紅字“唐樟”二字,反面為唐樟的介紹并告誡村民“今勒石志之,感先人余德垂蔭,愿嘉木其永保清華”。
明代防護林至今仍發揮作用
樹種:古樹林,內有黃連木(爛心)、樸樹、楠樹(千金樹)和翠連(帶刺灌木)等
樹齡:近500年
植樹人:明朝林希元
在翔安區大嶝街道田墘社區,有一片近500年的古樹林,不僅屬于“省級黃連木保護區”,也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說,種植這片樹林的是明朝理學名宦林希元。為了紀念林希元,這片防護林還被改名為“希元林”。
林希元種下的希元林
據說,林希元于1517年中進士后赴南京任官前,到大嶝田墘村拜竭外祖。見田墘村“人多不壽”,乃為“下手太空,宜筑堤植樹”,逐教導人們“固沙植樹”,改善惡劣環境。
他種下的黃連木(爛心)、樸樹、楠樹(千金樹)和翠連(帶刺灌木),組成喬木和灌木群防風沙林帶。這片古樹林被稱為長壽林,寓意田墘村“人長壽,家祥盈”。
● 同安
同安區擁有名木古樹624株,為全市最多。當然它們的故事也最精彩。
村民在古樹洞設供臺敬樹神
樹種:樟樹
樹齡:公樟1141年,母樟1131年
植樹人:唐代郭子儀之孫
在同安洪塘鎮郭山村祖厝后兩翼,一對年齡加起來超過2200年的“公婆樟”,是同安區最古老的樹。據同安區綠化辦工程師陳青松說,公樟樹齡為1141年,相距30米的母樟樹齡為1131年。
同安洪塘鎮郭山村的千年公樟樹(上)和母樟樹(下),是同安最有名的古樹
公樟位于戲臺邊,樹干空心卻枝繁葉茂。村民們在公樟的樹洞里用石條砌成供臺,敬奉樹神。母樟也是中空的,中間可放置八仙桌。
當地人尊為“樟公”、“樟婆”。這是廈門5株千年香樟古樹中的兩株。兩株古樟相距只有3.8米,“樟公”高15米,胸圍8.8米,冠圍直徑17米;“樟婆”顯得嬌小些,樹高10米,胸圍4.9米,冠圍直徑13米。約8個成年人才能圍樟公一周,樟婆的主桿中能容納一個成年人。黃老伯告訴記者,這對“公婆樟”承載了村里許許多多的回憶,村民們非常尊敬它們。
原同安縣文化局局長、文史專家顏立水說,傳說商周時期通天教主高徒金靈圣母在樟樹下收聞仲為徒,師棲母樟腹中,徒棲公樟冠上,村民相沿成俗,每年祀樟王公,演戲酬神。而據郭氏族譜記載,古樟樹是郭山村開基祖唐代郭子儀之孫郭镕所植,當年他隨開閩王王審知的義軍入閩,輾轉到郭山村開枝散葉。
翔安新圩鎮后埔村老人協會會員 黃水涵:小的時候我們經常來 里面是空殼的 都爬到里面 可以爬十來個人在里面玩 小孩子每年都要治蟲 收枝 有老枝 我們要撐上去 不然會斷掉每個村民都很重視。
奸臣種的古樹也是無辜的
樹種:重陽木
樹齡:551年
植樹人:相傳為南宋賈似道,但存在矛盾之處
在同安銀湖橋橋頭,有一株高大的重陽木,樹齡約551年,據傳是南宋末年權臣賈似道所植。不過,賈似道是距今700多年的人物,與這一傳說明顯矛盾。
此樹為賈似道所種,現在還有人供奉。
顏立水說,據民間傳說,大奸臣賈似道被押解路過同安時,曾在一株古臭椿樹下歇息,因此這棵樹被當地群眾稱為“賊樹”,而他曾居住過的同安南門外“賈厝后”,也被稱為“狗厝后”。不過,雖然人們痛恨奸臣,但古樹無辜,因此重陽木得以存活至今。
賈似道(1213-1275),字師憲,號悅生,南宋晚期權相。
古樹發新枝延續傳說
樹種:榔榆樹
樹齡:800多年
植樹人:南宋朱熹
同安檔案館旁有一株用鐵絲圍護起來的榔榆樹,高約5米,胸徑約0.16米,是傳說中朱熹所種的古樹移植來的新枝。顏立水說,朱熹首仕同安,在同安擔任主薄期間種了一株榔榆樹,雖然志書沒有記載,但民間傳說不少。
榔榆樹并不粗壯,可是種植的人卻名聲響亮。
相傳朱熹種下的這株古榔榆樹原在古縣衙東書房口,胸徑約0.92米,因樹皮能治“筋癰”,被當地百姓稱為“筋英樹”。后來老樹枯萎了,但樹頭又長出了新枝,移植后保存至今,也就是現在同安檔案館旁這株瘦弱的榔榆樹。
同安僅此一棵的珍貴柚木
樹種:柚木
樹齡:近百年
植樹人:陳嘉庚
在同安孔廟興賢育才坊旁,有一株高大挺拔的柚木,濃蔭蔽日,十分壯觀,一片葉片就大如帽子。
陳嘉庚所種柚木。
據了解,這株孔廟內最珍稀的古樹,也是目前同安區僅此一棵的古柚木,距今已有近百年歷史。這株柚木并非本地樹種,而是上個世紀20年代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從東南亞引進的。在廈門,柚木屈指可數,能擁有如此高齡的柚木更是稀罕。
?
柚木開花結果。
有資料記載,當年在南洋生活的陳嘉庚先生對名貴樹種柚木很感興趣,1925年他從新加坡帶回了柚木種子。如今,在集美陳嘉庚故居、市植物園、廈門大學等地還能看到這些柚木。
植物園
市園林植物園里古樹眾多,很多樹都是大有來頭。
樹種:大葉樟樹
樹齡:31年以上
植樹人:鄧小平
市園林植物園南洋杉草坪前,有一棵大葉樟樹,是鄧小平同志于1984年2月10日種下的。
?
鄧小平種下的大葉樟樹以及石碑。
這件事廣為人知,但還有很多人不知道,在這棵大葉樟樹旁邊十余米處,有另一棵南洋杉,是王震同志親手種下的。這棵樹的樹根附近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刻有“王震同志種植的南洋杉”。
?
王震種下的南洋杉以石碑。
據園林植物園工作人員說,鄧小平當年入園時,王震陪同,種下了這棵南洋杉。
這片草坪的主要樹種就是南洋杉。南洋杉是世界三大著名觀賞樹種之一,以株姿直立挺拔為美。這兩棵名樹在園林植物園得到了很好的養護,目前枝繁葉茂,成為了一道風景線。
一般來說,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大樹就稱為古樹;樹種稀有、名貴或具有歷史價值、紀念意義的樹木就可以稱為名木。樹齡在500年以上的為國家一級古樹。根據廈門最新的普查結果,全市共有古樹名木1867株,43個樹種。其中數量排名第一的是榕樹,達到1414株,占現有古樹名木數量的75.7%。芒果樹排名第二,有97株。不過,值得關注的是有122株古樹名木衰弱瀕危,這當中有的是樹木本身進入衰老期,有的是因為樹木的生存環境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
市綠化管理中心高級農藝師 劉維剛:按規范來說 是在樹冠垂直投影下來 5米內都是保護范圍 因為我們樹的根 在地下 它也是要呼吸的 要吸收營養 要水分 所以你不要去破壞它。
接下來,廈門園林綠化部門將進一步加強對古樹名木的保護,推動落實責任制管理,確保每株古樹名木逐步實現專人管理和養護。
?
![]() |
![]() |
責任編輯:李文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