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又到學雷鋒月。中宣部、中央文明辦近日在北京召開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工作推進會,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著力推進學雷鋒志愿服務制度化,為營造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為顯著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作出新的貢獻。(2月26日新華社)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發表,歷經半個多世紀,雷鋒,這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始終成為億萬中國人心靈深處的光輝榜樣。時代在不斷發展,但雷鋒精神的本質卻永遠不變,歷久彌新。助人為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雷鋒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成為引領道德風尚的“領頭雁”。
今天,學雷鋒已然成為我們的道德代名詞,走進每個人的生活,融入我們的精神世界。公交車上為人讓座、走上街頭義務清掃、向困難人群施以援手、給貧困地區捐衣送物等等,千千萬萬的“雷鋒”就在我們身邊。“最美媽媽”、“最美托舉哥”、“最美警察”、“最美教師”、“最美司機”……各行各業、各個年齡段涌現的所有這些“最美”的身后,雷鋒精神無所不在,他們用愛心接力書寫出感人的故事,正化作強大的道德力量,釋放出巨大的正能量,支撐起全民族的道德大廈。
弘揚雷鋒精神,平凡的志愿者是“最美”的代言人。雷鋒,一位只有22年短暫生命的普通一兵,沒有驚天壯舉,卻贏得世人崇高的敬意和持久的認同。雷鋒一生以利他奉獻、愛崗敬業、勤儉節約的高尚品質作出表率,這些舉動對于我們任何一個普通人都不難做到的。倘若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像雷鋒那樣,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善待和幫助他人,并將志愿奉獻上升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或生活態度,就會凝聚現代文明崇尚的精神氣質,形成“我善待他人、善待社會,他人也善待我、回報社會”的優良社會氛圍。
志愿服務精神,是新時代的雷鋒精神。在非典、地震、泥石流等災難面前,從部隊官兵到干部群眾,幾乎都是雷鋒精神的生動詮釋者。志愿服務隊伍不僅僅活躍在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等活動中,更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形影相隨。志愿者的形象與雷鋒的默默付出可謂一脈相承,他們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用點滴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志愿服務成為廣大市民的基本生活方式,讓我們的社會時時處處充滿愛。
雷鋒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寶貴道德富礦,一直都是全社會的最強音,與時代同行,代代相傳。傳承雷鋒精神,要不斷擴大學雷鋒志愿服務覆蓋面,以制度的形式推動學雷鋒志愿服務規范化、常態化,激勵更多的人自覺地加入到志愿服務組織的行列。當越來越多的志愿服務者在奉獻中收獲滿滿的幸福感、榮譽感,全社會重視和尊重志愿服務現象蔚然成風,現代文明社會優良秩序應勢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將匯聚更強大的精神力量。 (朱秀花 )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
- 2016-03-04中宣部命名第二批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和崗位學雷鋒標兵
- 2016-03-03湖里區扎實推進紅十字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
- 2016-03-03雷鋒精神永傳揚 豈止每年三月天
- 2016-03-03涵江:“學雷鋒”志愿者在行動
- 2016-03-03永定:啟動“學雷鋒月”志愿服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