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跡簡介】
王琳芳,出生在一個遠離鎮(zhèn)區(qū)的偏僻小山村,從小她的母親就外出務工再也沒有回來,一個妹妹也送人撫養(yǎng)。父親王松生早年患痛風結石,六年前病情惡化癱瘓在床,沒人照顧。面對病癱在床的父親和支離破碎的家庭,王琳芳用自己稚嫩的雙肩,扛起生活的重擔。那時,在福安二中上學的她經常請假回家照料父親。有一次,父親住院回來,因找不到一個青壯勞力幫忙,體重只有90來斤、身高僅152厘米的王琳芳,毅然背起110多斤重的父親,走了四五百米的山路,從村口到家里。這樣的生活持續(xù)到高中畢業(yè)。2011年9月,王琳芳要到黎明職業(yè)大學上學,想把父親接到泉州來照顧,但附近的房東都不愿意出租房子。王琳芳無奈之下向老師提出休學的請求,經老師一再勸說才作罷。雖只身在泉州,王琳芳的心一直牽掛著家鄉(xiāng)患病的父親,一旦有不好的消息,就立即向老師請假,火急火燎地趕回老家照料父親。2013年的暑假,王琳芳見父親的病情沒有好轉,再次萌生休學念頭。在老師和同學的勸說下,她又重拾希望,并在同學們的幫助下,毅然決定把父親從福安接到泉州。此后,王琳芳的課余時間就開始連軸轉了。早上六點多鐘起床,幫父親洗臉涮牙、準備早餐、喂父親吃。中午一放學就趕到食堂打包飯菜回家。每天,她都要幫父親擦洗身子,每隔一星期,還將父親背到衛(wèi)生間里幫他洗澡。由于患病的父親不能吃肉、魚及海鮮,又生怕打包回來的菜太油膩、不新鮮,她一有時間就自己買菜煮菜。待她洗完衣物,一天的活才算忙完,已是深夜,她才安心睡去。在照顧父親的同時,王琳芳擠出時間兼職打工掙錢,分發(fā)廣告單、張貼海報、到飯店端菜洗碗等。“最憂心的就是父親病情發(fā)作。”王琳芳說,每當這個時候,她就守在父親身旁徹夜陪伴,洗膿、敷藥,盡量減輕父親的痛苦。這也是王琳芳感覺最為煎熬、無助之時,父親的呻吟聲猶如針頭扎在她的內心。“我只能自己安慰自己:沒事的,沒事的,咬咬牙,都會挺過去!”王琳芳邊說為自己加油、打氣。盡管日復一日的奔波忙碌,王琳芳卻說,不覺得有多苦,只是休息的時間比別人少了而已。在大學生活的兩年多來,王琳芳的成績都是班級前三名,多次申領到獎學金,還是學校自律會女生部部長。期間,學校為她提供了很多幫助,但婉拒了學校為她組織的師生募捐活動。王琳芳一邊上學一邊照顧父親的事跡,引起社會的廣泛反響,稱贊她是“最美福安女孩”、“最美大學生”,并被推薦為“2013年感動福建十大人物”候選人。王琳芳的孝心感動了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泉州寧德商會、福安市關工委、文明辦、教育局、殘聯等單位負責人、“福安畬族代表之家”部分人大代表等專程赴泉州開展慰問活動。與此同時,許許多多的愛心人士紛紛伸出了援助之手,同班同學也常常主動過來幫這幫那,讓這對苦難的父女感受到了人間溫情。畢業(yè)后,為了更好地照顧父親,在好心人的幫助下,她把父親安置到泉州的一家療養(yǎng)院,以便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工作。父親每個月的療養(yǎng)費用等要近3000元,王琳芳只有拼命的工作才夠日常開銷,最忙的時候要兼職三份工。只要一有空閑,她就去看望父親,給父親針灸、按摩,陪父親說說話。超負荷的工作,使原本身軀羸弱的王琳芳,積勞成疾,不得不住院治療。今年4月份,身體還很虛弱的她也只能辭去了工作,在家休養(yǎng)。在談到下一步的打算時,王琳芳希望盡快養(yǎng)好身體,回到老家福安,并有一份穩(wěn)定的職業(yè)和一個安定的住所。畢竟身處異鄉(xiāng),人地生疏,這也是父親的希望。“現在走一步算一步吧。不過,為了照顧爸爸,我會加倍努力!”王琳芳的話語堅定而執(zhí)著。數年如一日,王琳芳對自己病癱在床的父親不離不棄,把苦難當作歷練,把責任扛在肩上,將孝心舉過頭頂,以一種樂觀、豁達與超脫的境界,為社會樹起了一個盡孝的標桿,演繹了“百善孝為先”的當代傳奇。
(福安市委文明辦供稿)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