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記者 朱俊博 實習生 周夏萍
【講述】
劉先生(車行職員,借信用卡,還借7萬元給湯某芳)
每天都能見到,不擔心她離開
劉先生是一家汽車銷售公司的職員,2013年,他認識了中國人保財險派駐該公司的業(yè)務員湯某芳。兩人平時業(yè)務有交集,“新客戶購車后,都會順便買保險,我們就會把他們帶到她那里。老客戶要買保險,一般也由我們幫忙代買?!眲⑾壬f,為老客戶代買時,有時候是他們先墊付,有時也會由湯某芳墊付。
劉先生說,最開始,她手頭現(xiàn)金不足,就會向他借錢。錢款都會及時歸還,而且事后還會給他電話卡、加油卡之類的東西作為感謝。今年年初,她將他的多張信用卡借走,“我這幾張卡總計可透支10萬元,她都用來做墊保,每次她幫客戶刷完后,客戶再給她現(xiàn)金,她再將錢打到卡里?!眲⑾壬f,借卡之后,她按照2分利,每個月給他2000元利息。
剛開始一兩個月,信用卡里的錢都流向保險公司,3月份時,劉先生突然發(fā)現(xiàn)錢流向一家汽車銷售公司,他問為什么,湯某芳解釋,這錢有其他用途,不過會保證還給他的,“因為每天都見得到,我不擔心她離開,所以就同意了?!眲⑾壬f,后來,他還借給她7萬余元,她也把利息提高至3分,每個月合計有5000余元的收益。為保險起見,他要求對方寫了一張借款期為一年的借條。
劉先生說,從11月起,湯某芳就開始拖欠他的利息了,他多次詢問,她總有借口,要么說家人生病急需用錢,要么說客戶還沒有把保費付過來。
11月27日,公司里進來一位客戶,叫嚷著要找湯某芳,說已經把保費給了她,卻沒有給他買保險。“這在保險業(yè)務中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業(yè)務員不可能這樣做。”劉先生說,當時湯某芳將客戶安撫走后,沒多久就不辭而別了。
“畢竟她欠我的錢,她一消失我就很敏感,我馬上打她電話,可已經關機聯(lián)系不上了。”劉先生說。
“我們通過網絡聯(lián)系到很多受害者,目前微信群里就有23人,借給她的錢就有736萬元?!眲⑾壬f,此外還有未入群的25人,“總共48個人,金額肯定超過千萬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