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陰雨,沙縣高砂漁溪灣小學的水變得渾濁了。9月2日,校長黃木旺利用課余時間,帶著細鋼絲、過濾網、鐵鍬等工具,到學校后山,清理過濾井,不一會兒功夫,學校的水又變清了。
維護過濾井,是黃木旺除了上課之外的“必修課”。這個活,從他擔任教師到小學校長,都沒有變過。35年春去冬來,歲月的痕跡爬上了他的面孔,他對教育事業一片忠誠癡心不改。人們稱贊他是學生的“護花使者”。
堅守村級小學
黃木旺同胞兄弟五個,他排行老二。因為家境困難,曾兩度面臨失學,是老師伸出援助之手,使得他能夠繼續上學。這讓他就對教師這一職業十分向往。
1978年,高中畢業后,黃木旺到高砂學區漁珠小學當民辦教師。那時,月工資只有26元,民辦老師轉正又困難,家人和朋友勸他轉行,還給他介紹工作,都被他拒絕了。就這樣,他做一名鄉村老師,一干就是30多年。
學校師資緊缺,黃木旺一周要上20節課,什么科目都教。課后要干農活,沒有時間,
他就用冷地瓜和咸菜充饑,渴了就喝自來水。身體終于扛不住,28歲時他得了胃病。從此,他只能吃面條、面片、稀飯等易消化食品,常年靠胃得安、胃舒平、止痛藥等藥物度日。如今,1米68的個子,只有106斤重。
1996年,黃木旺轉正。四年后,因集中辦學,他到沙縣高砂漁溪灣小學任教。13年來,學校的學生從250多名減少到96名,老師也減少了三分之一,黃木旺依然堅守在那里。
學生的 “護花使者”
黃校長是學生的 “護花使者”。這一說法由來已久。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2009和2010年兩場災害中黃木旺對學生的守護。
2009年2月一個中午,學校附近一家工廠發生爆炸,大火從5千米外的龍江村蔓延開來。黃木旺將在校生轉移到市場避險后,因放心不下占學校生源半數以上的龍江村學生,又騎摩托車,沿著村莊一路尋找回家的學生。路上煙霧繚繞,回來時,黃木旺都被熏黑了,因為緊張和勞累,胃痛發作,暈了過去。
考驗還沒結束。2010年6月14日,高砂鎮受連續強降雨天氣影響,發生泥石流災害。黃木旺護送漁珠村28名學生回家,因鄉道被堵危險,折回了學校。學生餓了,他就買面包、煮稀飯和快熟面給他們吃;困了,他就把教室桌子拼成床,拿出家里的席子、被子和毛毯,和學生一起住在教室里。四年級的董夢琪至今還記得,當時自己怕得大哭起來,黃老師一邊安撫她,一邊喂她吃面包,還給她講小紅帽的故事。當晚,和黃木旺一同照顧孩子的還有湯聲炳老師,兩個人輪流和學生講故事、做游戲,讓孩子們放松。第二天,暴雨過后,孩子們平安地回到了家,兩人這才松了口氣。
兼職的 “修井工人”
在學校,黃木旺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修井工”。
2000年,漁溪灣小學集中辦學時,因為沒有引入自來水,黃木旺便主動上山開源造井,保證了師生的正常飲水。水井簡陋,陰雨天時泥土堵塞水管,污染井水,或者調皮的小動物咬破橡皮水管,供水中斷,都是常有的事。清理、修理過濾井,成了黃木旺的 “必修課”。有時一周甚至要上山五六趟。這個活,直到黃木旺擔任漁溪灣小學校長了,也沒改變。
如今,黃木旺的學生遍布五湖四海,有當會計,做小吃的,也有回鄉當老師的。漁溪灣小學畢業班語文老師吳美秋,就是黃木旺的學生。每到逢年過節,黃木旺家變得很熱鬧,不少學生來看望他。
盡管已經年近退休,可黃木旺仍然舍不得奮斗了一輩子的教育事業。“我會更加努力地教好孩子們,讓他們有一個美好的未來。”黃木旺笑著說。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1-05劉雪梅:用汗水譜寫敬業奉獻之歌
- 2014-12-31廈門西邊社區:“道德講堂”傳遞敬業奉獻之風
- 2013-11-25用敬業奉獻亮出愛的名片
- 2013-10-31請多給敬業奉獻者一點關愛
- 2013-10-16蓋軍銜榮膺福建“敬業奉獻模范” 輿論稱“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