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誠立身,國以誠立心。誠信作為一種價值理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古往今來,誠信都是社會不可或缺的運行規則,是社會進步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當代中國,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期,處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攻堅期。市場經濟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拜金主義、一切向錢看的錯誤思想觀念,誠信缺失、道德失范問題已成為社會公害,嚴重損害經濟健康發展,影響社會正常秩序,擾亂人們心靈世界。可以說,無論對個人、企業,還是對社會、國家,誠信都是無價之寶。
對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品德。中華民族向來推崇“誠外無物”,視誠信為千金不易的可貴品質,正所謂“君子養心,莫善于誠”。對誠信的執著與堅守,已深深熔鑄于中國人的精神血脈,成為中華傳統美德的精神因子。千百年來,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廣為流傳,“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于史,人們心向往之、行踐履之。“誠信農婦”武秀君、“信義兄弟”孫水林孫東林、“油條哥”劉洪安,一個個響亮的名字、一件件感人的事跡,生動展現了當代中國人以誠立身、守信踐諾的精神風貌。不管歲月如何變遷,不管環境如何變化,誠信永遠是景行行止的道德品質,永遠是安身立命的道德標尺。面對各種各樣的利益和誘惑,每一個人都應該重信守諾,堅守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線,真誠做人、守信做事,讓誠信成為不懈追求和自覺行動,充盈工作學習生活的各個空間。
對企業而言,誠信是黃金資產。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契約經濟。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誠信是其生存發展的“通行證”,是至關重要的無形資產。百年老店同仁堂恪守“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以誠信鑄造金字招牌,歷經滄桑而常青不衰。“晉商”“徽商”以信用為上,各領風騷數百年。今天中國的電子商務,每日達成上億筆網上交易,每筆交易都是信用在流動。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那些誠信經營的企業,客戶主動上門、銀行主動上門、合作伙伴主動上門,優質資源匯聚,發展如魚得水。反觀那些不講誠信、不守信用的企業,即使逞一時之勢、得一時之利,也終將因信用“虧空”而被淘汰出局。現在,注冊一家企業門檻很低,但要發展壯大,信用的標準不能降低,必須堅持以誠興業、信譽至上、履約踐諾,擦亮企業的誠信“名片”,靠信譽打造品牌、占領市場,贏得發展優勢。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