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災突起,“小松鼠”從安全通道有序離開
海西晨報訊(記者 邱雅萍)上個周末,有不少市民給海滄兩岸義工聯盟豎起大拇指,“兩岸義工暖暖的,很貼心。”上周義工們又開展了什么有趣的活動呢?跟隨晨報記者的鏡頭,一起定格下他們最美的身影吧。
鏡頭一
聚焦“文明出行”
兩岸義工建言獻策
兩周以來,海滄兩岸義工聯盟通過多種形式向市民廣泛征求“文明出行”意見,近日,問卷調查結果正式出爐。1067個有效樣本直觀地反映出居民的出行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居民對公共交通的滿意度整體較高,而在公交車、出租車、公共自行車三種出行工具中,公共自行車的滿意度最高。與此同時,公共交通存在的問題及摩的、黑車宰客等現象也暴露了出來。
海滄區居民文明出行情況問卷設計者、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丁煜表示,接下來將把問卷調查結果提交給相關部門。
14日下午,海滄兩岸義工聯盟世界咖啡館第三期———“文明交通 快樂出行”如約展開,丁煜、交警、海滄公共自行車系統負責人等針對“如何解決上下班高峰期時的交通問題”、“如何提高公共自行車的交通功能”、“如何倡導文明出行”等問題建言獻策。
“上下班高峰期上車時,很多市民不排隊,其根本原因在于公共交通系統運力不足。此前臺灣有學生發起相關的運動,結果無疾而終,學生因為參與運動,他們自己卻天天遲到。”針對上下班高峰期交通問題,義工陳柏延提議增加公共交通運力。而在倡導文明出行方式方法上,義工范亞莎認為,有時孩子比父母更講文明、懂禮貌,通過小手拉大手來影響家庭及社會,不失為一種選擇。
鏡頭二
“護童天使”進社區
臺胞義工出謀劃策
“松鼠,松樹著火了!”森林里火災突起,“小松鼠”急忙找到安全通道,有序離開。這是“護童天使”社區志愿行的一個場景,通過生動有趣的互動游戲、繪本故事、情景劇表演、知識問答等,引發家長和孩子對預防兒童意外傷害的思考。
昨日上午,“護童天使”社區志愿行首站來到了禹洲·高爾夫小區。本次活動由資深義工潘麗玲領銜臺胞義工王欲荷、臺灣義工陳家茵全程策劃。談及本次活動為何要落地小區,潘麗玲認為,兒童意外傷害預防宣傳活動在小區里舉辦最有意義,小區的人群最為固定,電梯事故預防、安全防火等與小區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現場,臺灣“故事媽媽”王欲荷通過繪本故事《我們的媽媽在哪里》提醒家長,眼光不能離開孩子,可能因為我們的一個轉身、一個疏忽,孩子就會發生意外。而臺灣義工骨干陳家茵老師則與新民書院的學生們通過情景劇教孩子們如何正確搭乘電梯、注意游泳安全,并指導孩子們學習保命童謠。
臺胞莊老師是禹洲·高爾夫小區的一名業主,昨日,她帶著孩子參與活動后,連連點贊,并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這個活動很好,我打算讓我的學生一起加入這個隊伍,鍛煉鍛煉。”
此外,記者了解到,“護童天使”兒童意外傷害志愿服務隊的logo已新鮮出爐。logo由 “煙霧女孩”、義工汪瑤獨家設計,由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組成一顆愛心,小手邊上發射出七彩的光芒。“光芒代表著冉冉升起的太陽,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能健康平安,茁壯長大。”汪瑤說。
接下來,“護童天使”兒童意外傷害志愿服務隊將開展水上安全培訓,并繼續走入社區展開宣傳活動。
![]() |
![]() |
責任編輯:文潔 |
- 2015-08-11兩岸義工攜手在廈舉辦夏令營
- 2015-08-10海滄兩岸義工走到市民身邊 發放“出行”調查問卷
- 2015-08-10破解出行難 海滄兩岸義工聯盟助力文明交通行動
- 2015-08-03廈門海滄兩岸義工聯盟打造升級版文明“小袋鼠”
- 2015-08-03兩岸義工聯盟面向海滄居民 發起文明出行問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