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東山縣堅持把創建省級文明縣城,作為推動各項事業的重要抓手,不斷推進美麗生態旅游海島的建設,回應群眾提升幸福指數的最大“民意”。
以人為本,夯實文明縣城創建社會基礎。東山縣始終堅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文明創建的首要任務和中心環節,努力在“三個引領”上下功夫。一是在價值引領上下功夫。充分發揮谷文昌精神發祥地的獨特優勢,建設谷文昌紀念園,創新學習“4+1”主題活動,策劃一條可參觀、可學習、可體驗的現場教育專線,讓學習參觀者能深切體會谷文昌精神。廣泛開展“感懷谷公”“學谷公、見行動”“谷文昌精神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六進’”等系列活動,引導干部群眾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二是在道德引領上下功夫。挖掘關帝文化、黃道周文化,把“真善美”普及到全縣道德講堂。將關帝誕辰日設為全縣慈善日,縣里成立慈善總會,鎮、村(社區)相應成立多個助學、救助基金會;抓故居修繕、抓文化研討,弘揚黃道周“一代圣賢”“一代完人”的風范,引導群眾見賢思齊、愛國愛鄉、守法誠信。三是在風尚引領上下功夫。全方位推進文明公益宣傳、移風易俗,以文明公約形式推進城區婚葬習俗簡化,深受群眾好評。
因地制宜,打造文明縣城創建特色品牌。立足東山實際,注重“三個結合”,著力打造生態海島、富美海島、平安海島。抓住作為全省“多規合一”試點縣的有利契機,聘請高端規劃團隊為東山修編城鄉建設、旅游發展、生態建設“三大規劃”,新編《美麗東山戰略規劃》《風貌專項規劃》等專項規劃,為打造生態旅游海島量體裁衣。抓好“學習谷文昌·綠化東山島”“整潔環境·美化家園”、“保護碧海銀灘·建設生態海島”行動,干部群眾形成“愛島愛家、保護生態”共識共舉。經過努力,東山通過了“國家級生態縣”驗收,成為全國12個首批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之一,全省5個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之一,是2014年“中國深呼吸小城”100佳,位居“全國美麗海島”評選第三。
惠民利民,體現文明縣城創建價值追求。我們堅持以惠民利民作為創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構建“三個環境”,讓群眾共享創建成果。一是構建覆蓋全島的環衛環境,增強群眾的舒適感。把環境衛生作為文明創建的重點常態化工作來落實。推進垃圾處理一體化,投資4365萬元建成12座垃圾中轉站、67個垃圾驛站,實現全縣城鄉垃圾當天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建設污水處理一張網,建成日處理2萬噸量的雙東污水處理廠和21個村級氧化塘,縣城生活污水收集率達100%。隨著下一步兩個園區污水廠建成投產,可實現城鄉污水處理全覆蓋。完善配套機制“一條龍”,財政每年安排600萬元用于城鄉環境衛生整治。二是構建文明和諧的生活環境,增強群眾的幸福感。著眼全島一盤棋,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在城區,建成了二甲新縣醫院、文昌學村、特教學校、社區醫療中心、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以及文博中心、市民文化廣場、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帆板訓練基地等科教文衛設施,規劃建設一批群眾性文化活動廣場,讓群眾休閑娛樂有去處、有平臺。在鄉村,高標準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全縣農村實現“五通五有”,即村村通自來水、通水泥路、通公交車、通公共照明、通高清電視;村村有公園、有球場、有新型公廁、有規范衛生室、有便民服務站。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