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作為全國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的發祥地之一,精神文明創建始終與城市建設發展相伴相生、相互促進。從1996年開始第一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以來,三明市連續5次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2015年,三明市榮膺“全國文明城市”殊榮。
突出機制建設,堅持常抓不懈。我們始終把文明城市創建擺在重要位置,一任連著一任干。1983年在全國率先成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機構,將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作為黨政主要領導“一崗雙責”內容,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全局性工作。30年來,我們堅持“兩手抓、兩手硬”的創城決心從未動搖,力度從未減弱。一級帶著一級做。成立市委書記任總指揮、市長任第一副總指揮的創城指揮部,實行創城“一把手”工程;出臺《市委市政府關于建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長效機制的意見》,把創建指標轉化為各級各部門的常態工作。市委市政府與各責任部門簽訂目標責任狀,每季度對各牽頭單位、責任單位進行一次考評,每兩月對街道、社區創建工作進行一次測評,將考評成績列入年度績效考核。一年接著一年干。30年來,根據中央和省文明委新部署、新要求,堅持實行廳級領導聯系市區共建片制度,市委常委會每年定期專題研究創城工作,市委市政府每年召開動員大會進行安排部署,使創建工作年年有新舉措,年年有新進步。
突出內涵建設,堅持提升素質。我們始終把創建工作的著力點放在提高廣大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質上。一是建設“首善”之城。深入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開明、清明、文明”的三明精神,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在全國率先建立“文明市民學?!薄熬裎拿鹘ㄔO展覽館”等市民教育平臺。二是打造“共建”載體。1986年即成立區域共建精神文明協調委員會,形成了“思想工作聯做、社會治安聯防、公益事業聯辦、科學文化聯教、環境建設聯搞、經濟工作聯抓”的“六聯六建”工作模式,一直延續至今,形成了一條社區共建、城鄉共建、軍民共建、區域共建和惠民設施共建的文明共建新路子,使“共建共享”成為三明精神文明創建的最重要的經驗之一。三是突出“滿意”主題。1987年至今,連續29年在全市廣泛開展“滿意在車間”“滿意在科室”“滿意在公交”“滿意在學?!钡取皾M意在三明”系列活動,有力提升了群眾對城市服務、公共秩序、市容衛生、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滿意度,“滿意在三明”成為三明最具知名度的一張城市名片。
突出民生建設,堅持利民惠民。一是讓群眾生活更加舒心。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數字城管系統投入運營,集中力量整治城市“臟亂差”,打好市容管理、道路交通、社區民生、市場創優、“五小行業”、育人環境、場館達標、文明行為培育等“八大攻堅戰”。統籌推進造林綠化、水土保持、節能減排等工作。二是讓群眾生活更具品質。積極爭創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配齊配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人才,扶持廣場文化、流動舞臺車等重點民生項目,培育文化活動品牌。連續20年舉辦一年一度的三明市麒麟文化藝術節暨群眾性廣場文化活動,推出一批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紅色文化、抗戰文化等文藝精品力作。每年開展百場文藝下鄉演出、百場廣播現場直播、百部優秀影片放映活動。三是讓群眾生活更有保障。加強安居工程建設,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率、配租配售率均居全省前列;加強綜治維穩工作,社會治安滿意率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