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歲,古稀之年,本可在家,享受天倫之樂,可郭直呈不愿意。從鐵路部門退休后,他回到家鄉大田縣屏山鄉美陽村,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村民們都說他是“活雷鋒”。他深情地對人說 “第一個就是報答故鄉情,故鄉把我養大,我的父親走的時候是大家給我抬出去,我要報這種情。”十二年來,他是這樣的說,也是這樣做。
1、高山公路守護人。1998年,退休后的郭直呈走到村部附近路段時,突然看到一個外鄉路過的人因路滑而摔倒在地。郭直呈便上前將他扶起,在把孩子送走之后發現,這條從他看到村部至屏山街的路破爛不堪,坡陡路滑,崎嶇不平,很容易摔傷人。郭直呈決心改變這條道路。說到做到,第二天,郭直呈買來了鋤頭、鐵鎬等工具,帶上水壺、戴上草帽,在這條道路上忙碌起來。他早出晚歸地一鋤一鋤刨平路面,一石一石砌平路基,挖高填低,去陡為平。他用50個工日義務修好。這次的修路成功了,老郭心里特別高興。從那以后,郭直呈每次看到路面有破損之處,總要出手修整。鄉里的道路,老郭也主動請纓,負責起鄉里的道路硬化,屏山至科山、瑞美至美陽等村道建設監管等。
2006年,在一次身體體檢中,檢查出老郭有高血壓、腦動脈硬化等疾病,出院后,老郭心里也一直惦記著鄉里的道路硬化。他個人還把生病住院時,領導和單位給的慰問金貢獻給鄉里道路硬化建設。老郭用他的實際行動為周圍的人群做榜樣,是我們學習的模范標準。他的兒女們時常勸導他:“你年紀大了,在家好好休息,犯不著這樣在外操勞。”老郭是這樣回應他們的:“趁我身體還好,多為黨和國家做貢獻。等到身體不行時,再想動就晚咯。”“現在我每月可以領3000多元,這全托共產黨的福。我每天出去修整路面,既方便了他人,也活動了筋骨,只要我能動,就要一直干下去!”郭直呈最后表示,愿望自己能為鄉親干到80歲。
2、鄉親導醫的“活雷鋒”。1999年,一位鄉親的兒子拉肚子,去醫療所輸液治療,引發嚴重的藥物過敏反應,渾身脹著像氣球,老鄉嚇壞了,想送孩子去三明二院求醫。但他們對那里人生地不熟。有人提醒說:“去找郭直呈看看吧,他人熱心,又在永安工作過,總更熟悉。”找什么科什么醫生來看這個病呢?當時郭直呈自已也不明白。不過一著急,他想起一個人:時任三明二院副院長邱秀成。郭直呈抱著試一試的心向邱副院長請教,沒想到邱副院長聽完立即親自帶他們去就診。從那以后,鄉親們生病,都來找郭直呈,讓他來導醫。大田縣醫院、德化醫院、三明二院……屏山周邊大一點的醫院,老郭都陪鄉親去過。去醫院多了,人熟了,郭直呈對到醫院求醫也有了一本自已的“賬”。醫院的不少醫務人員都親切地稱他為“醫導”。 不管是誰找上門,不管在做什么,只要鄉親有需求,郭直呈說走就走。當了十幾年“導醫”, 郭直呈陪了近1000名鄉親去各個醫院看病,有時還當陪護。他和生病鄉親們心連心。“病人痛苦著來,回去的時候笑,我也跟著笑;如果回去時還是痛苦的,我也跟著很痛苦。”
3、幫助他人熱心人。自從永安鐵路退休回來后,他并沒有在家享受生活,而是為周圍的鄉親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病人之病,憂人之憂。退休后的老郭,可謂是身兼數職,既是鄉計生協會常務副會長,關工委常務副會長,又是鄉里的普法隊長。當我們問老郭,退休了,怎么還做那么多事?郭老笑笑的回答說,自己從小是孤兒,能有今天,和部隊的培養是分不開的。回到家鄉,老郭又是參與修路,又是積極做農民思想工作,和青少年交朋友,協助鄉村政府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還把生病住院時,還把領導和單位給的慰問金拿來硬化人行道。老人用身體力行來宣傳黨員模范標準。同時,老郭還利用曾在永安工作,與醫務人員相熟的便利,經常帶鄉親們去永安看病,成了三明二院的編外導醫,讓鄉親省了很多麻煩。為此在屏山鄉首屆道德模范表彰中,郭直呈老人被評為“助人為樂”道德模范。這是鄉親們推薦的結果。老人直言,表彰也好,不表彰也好,他都會這么干,不因為榮譽,只因為感恩。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7-03大山有愛 同心助人
- 2015-05-06陸則聘:“愛心教師”35年堅持助人
- 2015-04-03潘國四:身殘志堅"活雷鋒"堅持助人34年
- 2015-04-02上杭開展“以學助人,用心筑馨”愛心家教志愿服務活動
- 2015-03-17福建省學雷鋒日活動綜:述助人風尚慶佳節 雷鋒精神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