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名片】
李梅彬,男,1956年出生,現任龍海市雙第華僑農場社會與勞動保障所所長。他十幾年如一日,將自己的愛心傾注到他的母親、岳母及孩子身上,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子、為人父的高貴品質,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孝老愛親故事,用赤誠的愛心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詮釋。
【人物事跡】
?
細心照顧家中老人
6點多起床,煮飯、換紙尿褲,抱老人到大門口和陽臺曬太陽。早飯后,把她們送回房間,再自己匆匆吃完早飯,趕去上班。每天一下班,就趕快回到老人身邊,又重復著早上的分工。晚飯前,還要幫老人洗澡。晚上11點半,再給老人換紙尿褲……
日復一日,夫婦倆每天往返家和農場多次
李梅彬的母親和岳母都已80多歲,先后在1995年和2001年患上帕金森綜合癥,癱瘓在床。為了照顧老人,李梅彬和妻子朱麗娟每天的時間都抓得緊緊的。每天6點多起床,米下鍋后,就忙著為兩位老人換隔夜紙尿褲,再把她們分別抱到大門口和陽臺曬太陽。飯煮好后,夫婦倆分別喂兩位不能自理的老人吃飯,然后把她們送回房間休息。自己匆匆吃完早飯,夫婦倆就趕著到雙第華僑農場上班了。由于母親每隔三小時就要進食一次,夫婦倆每天都要輪流多次往返于單位和家。每天一下班,夫婦倆就趕快回到老人身邊,又重復著早上的分工。老人晚飯之前,夫婦倆還要先分別給各自的母親洗澡。剛開始,李梅彬總有點不好意思給母親洗澡,但家里實在沒人幫忙,漸漸地習慣。“母親把自己養大不容易,再大的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李梅彬說。李梅彬他永遠是家里最后吃飯的人,有時候給老人換完紙褲庫后,就完全沒有食欲了,紙尿褲散發出的惡臭實在令人難以忍受。特別是老人家長期吃藥,經常便秘,有時還得戴著一次性手套幫忙。這時,老人就常說輕生念頭,李梅彬則常陪老人家談一些有關印尼的消息和那邊的親戚,化解老人的鄉愁。
悉心照料,二老10多年沒長過褥瘡
看到鄰居、同事晚上結伴散步,跳舞或是走親訪友,有時候李梅彬也感到很累、很委屈,也想過讓兄弟姐妹輪流照顧老人。但是老人就是喜歡跟他住在一起,其他兄弟姐妹也都分散在香港、廣東、石碼等地,轉移老人也不方便,他硬是咬牙堅持了下來。有一次,大舅子從香港回來看望母親,想抱母親到浴室洗澡,沒想母親連連擺手:“我要讓梅彬抱,你不會抱”。這個做兒子的覺得很尷尬,深受感動地說:“女婿比兒子好啊,媽都離不開你了”!兩個老人平常從床上到輪椅,從輪椅到衛生間,都是李梅彬一手抱過來的,他自己也年近花甲,體力大不如前,要知道兩位老人都有100多斤重!李梅彬有時也調侃自己:再這么下去,都可以練成舉重冠軍了。幾個月前岳母突然發病到漳州175醫院治療,剛到醫院時護士用懷疑的語氣問他:趕緊叫兄弟姐妹過來,老人家動不了,你自己一個人行嗎?就是在護士不信任的眼光中,李梅彬自己一人抱著老人又是做CT又是磁共振,等其他家里人趕到時,李梅彬已經抱著老人做完所有的檢查并辦理好了住院手續。10多年來,為了給老人一個干凈的生活環境,李梅彬夫婦每天堅持給老清洗被褥。兩位老人居住的房間,通風、向陽,干凈整潔,聞不到困人久臥床所產生的霉味。在老人的床頭,常用藥物整齊擺放,生活必需品一應俱全,老人伸手可及。2011年李梅彬搬入寬敞的新居,他將最向陽、最通風的兩個房間分別安排給兩位老人居住。在李梅彬夫婦的悉心照料下,兩位癱瘓在床的老人臉色紅潤,從沒長過褥瘡。鄰里看見了無不夸贊,連老人也覺得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
孝行傳遞,女兒養成孝親愛老品格
雖然李梅彬平日里忙著照顧兩位老人,但從不忘記對獨生女李健的教育,時常教育女兒學習要刻苦、生活要簡樸、對人要和善、對長輩要尊敬、做人要誠實、處事要誠信。父母的言傳身教,女兒李健養成了孝親愛老的品格。2006年后,女兒到廣東上大學、工作。3年前,女兒結婚,懷孕生產期間,李梅彬夫婦忙著照顧兩位老人,沒時間過去照料。女兒眼看要分娩了,做母親的終究不放心,向單位請了三天假,匆匆趕到廣東看望女兒。母親的到來,讓女兒很是欣喜。但李健同時發現,母親有時候心不在焉,好像要說什么又說不出口。李健心里明白,母親是在擔心家里的兩位老人,但又放心不下自己,住得不踏實。于是,第二天就幫母親買好車票了,囑咐要照顧好奶奶和外婆。回想起懂事的女兒,李梅彬很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