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秀英在山林里尋患有精神障礙的婆婆
??? 再苦再累,也絕不會放棄親人
近日,記者走進武平大禾鄉(xiāng)賢坑村村東頭一戶普通農家,院子里農具收拾得井井有條,屋內干凈整潔。見有客人來,正在準備午飯的女主人鄧秀英快步從廚房走了出來。50歲的她,身材瘦小,頭發(fā)花白,看上去比同齡人蒼老了許多。
廚房里,一名老嫗語無倫次,旁邊愣愣地站著一名男子,不時“嘿嘿”地怪笑著。鄧秀英一邊安撫他們一邊說,老人是她的婆婆,今年80歲了,自從小兒子去世后,就患上了間歇性精神分裂癥,而那男子是老人的大兒子鐘林星,從小就患上腦膜炎,導致智殘。跟進屋的鄰居說,鄧秀英每天都是忙忙碌碌,走路像小跑。“家里還欠著外債,我的兩個孩子剛成年,家中還有兩個病人需要照料,我哪有工夫休息啊!”話音未落,鄧秀英已是滿眼淚花。
鄧秀英的丈夫是老人的小兒子,5年前,他幫人砍伐林木,不幸被倒下的樹木壓死。丈夫的突然離世讓鄧秀英感覺天都快塌了,然而她只能選擇堅強面對。從此,鄧秀英成了這個家的頂梁柱,她不僅要償還丈夫生前因做生意虧損欠下的10多萬元外債,還得照顧兩個當時還未成年的孩子,以及兩個患病親人。
患病后,鄧秀英的婆婆常自己溜出家門,在村子里四處游走,有一回還不慎摔傷了腿,臥床大半個月。那段時間,鄧秀英成天守在婆婆身邊,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累了就靠在床邊打個盹兒。一旦老人發(fā)出聲響,她就立即驚醒,仔細察看。每天給老人喂水喂飯、洗澡翻身、端屎端尿……鄧秀英沒有半句怨言。
鄧秀英的娘家也不富裕,但娘家人都心疼她,總會擠出一點錢或者生活用品接濟她。但鄧秀英舍不得吃舍不得用,有了好吃的,總是先讓給婆婆和大哥,然后才是自己的兩個孩子。在她言傳身教下,兩個孩子也很孝順,每次從外地回家,總會帶上一些好吃的孝敬長輩。
村支書鐘發(fā)榮說,鄧秀英自打20歲從鄰村嫁到賢坑村后,在家中孝老愛親,和鄉(xiāng)鄰相處得也很融洽,所以她遇上困難,鄉(xiāng)鄰們見了總會幫上一把。鄧秀英家有3畝多地,還養(yǎng)了不少豬。每天,她都起得很早,做好早飯后,再去打理農活。每晚,等親人們睡下了,她才安心上床。如此周而復始,她就像個陀螺似的轉個不停。“這么多年,她就是這樣靠著一己之力扛了過來,真不簡單!”鐘發(fā)榮動容地說。
經過幾年艱辛努力,鄧秀英一家人的生活終于開始好轉,如今外債也已償還了一半。為了讓親人們住得更好些,去年,她找人重砌了土墻,翻新了屋頂,還建了一間衛(wèi)生間,并把原先院子里凹凸不平的泥坪進行了水泥硬化。“再苦再累,我也絕不會放棄親人,絕不會放棄這個家,還要讓他們過上好日子!”鄧秀英的話語中透著堅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