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兩岸義工聯盟經驗交流分享會:講究言行舉止

呂慧玲正在分享她做義工的經驗
廈門日報訊(文/圖 記者 李曉輝 通訊員 李碧蓮 黃藝玲)昨天上午,兩岸義工聯盟交流分享會在海滄兩岸義工聯盟工作室舉行。臺胞義工小楊說:“臺灣也有這樣的分享會,大家暢所欲言,更明白如何當好一名合格的志愿者。”
【義工經歷】
剛完成西部志愿服務 就加入海滄兩岸義工聯盟
此次分享會的主角叫呂慧玲,25歲的她剛完成兩年的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志愿工作,一到廈門又加入海滄兩岸義工聯盟旗下的沁心泉社工隊伍。
呂慧玲說,從高中開始,她就立下服務西部的愿望,大學畢業時她就選擇了西部。除了日常志愿工作外,她還在業余時間與小伙伴們一同為小孩進行志愿輔導,以及到日間照料中心給老人帶去歡笑。
她說,她第一次來廈門就加入海滄兩岸義工聯盟,源于她從網上獲得的對海滄的了解,“這里的志愿服務氛圍很好,義工們分布在各個年齡層,還有臺灣同胞,每個人都有許多經驗可以交流學習。”
【經驗分享】
“我可以做您兒女”的表達,可能勾起失獨老人的痛苦
昨天上午,呂慧玲做了“行為這樣告訴你”的主題分享會,與義工們交流志愿服務過程中的行為舉止。
與特殊群體初次見面,應該注意什么?“洗完手,很多人會習慣性地甩手,甩掉手上的水珠,然而這樣的行為,對一些群體是不尊重的。”呂慧玲以自己在新疆志愿服務工作期間的經歷,與義工們分享經驗。
在交流過程中,許多義工提到,面對失獨老人,有些義工會說“我可以做您的兒女”。呂慧玲認為,這樣的表達很可能勾起失獨老人的痛苦。
“希望我的經驗能帶給大家一些啟發,今后更專業地從事志愿服務工作。”呂慧玲說。
![]() |
![]() |
責任編輯:文潔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