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幼年時的一場意外,在臉上留下了疤痕,左眼失明。他的夢想就是要盡自己所能,為農村、為農民做更多的事。在大學期間,王福如就每年組織“海西新農人老區服務團”,帶隊下鄉搞調查、為農民提供技術咨詢與指導,為當地農民免費發放生產資料等。 2009年暑假,“海西新農人老區服務團”先后深入到上杭縣各鄉鎮開展惠農政策宣講、普及法律知識、新農村建設調查、科技支農及閩臺合作調研等社會實踐活動。2010年暑假,“海西新農人老區服務團”在上杭縣農業局的配合下深入革命老區閩西洪澇災區走村入戶,調查了解災情和群眾所需,同時,為廣大的農民提供無償的農業生產技術的服務,共發放災后恢復生產技術手冊1000份。完成了上杭南陽、舊縣兩個重災區的災后農業恢復生產的相關工作,并與南陽鎮和舊縣鄉就災后恢復生產的后續工作初步簽訂了合作意向,由福建農林大學為其在生態恢復、病蟲害防治、蔬菜生產、動物防疫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
?2011年王福如以“公司+合作社+農戶+市場”的經營模式正式申請了農民合作社,還參與組建了上杭的園藝協會和才溪的臍橙協會。目前與王福如進行企業合作的農戶有20多家,通過公司的營銷,才溪的臍橙產值達到500多萬元,使得當地農民不僅不愁賣不去,還比以往保險,收入更是翻了一番,帶動了周邊農民的致富。 2012年,王福如本科畢業,他深深的知道殘疾大學生的就業難和創業難的兩難境地,身邊的殘疾同學一直抱怨工作難找,王福如就萌發了組織這些殘疾大學生共同創業想法,這樣一來就解決了殘疾大學生的創業和就業的問題。于是,在各級的支持與幫助下他帶領8名大學生(其中5名殘疾大學生)共同設立了中國第一個殘疾人大學生(青年)創業園,并積極努力探索一條適合殘疾人就業創業的新模式。 ? 目前,創業園共吸收了殘疾人26名,加入合作社的殘疾人63人,農戶32戶,輻射帶動殘疾人及家庭200多人(戶)免費舉辦殘疾人種養殖技術培訓班、蝴蝶工藝品培訓班8次,培訓學員500多人/次,舉辦農村青年培訓班兩次,培訓農村青年100多人/次。為當地殘疾人、農民和農村青年的就業創業貢獻力量,也為新農村建設積極貢獻力量,得到上級黨政和社會的贊譽。 在許多同學都到發達城市去闖蕩時,王福如卻帶領創業團隊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別人不解,經常有人問他為什么讀完大學還要返鄉創業時,王福如說:“我來自當年的中央蘇區第一模范區、將軍之鄉才溪,我繼承了先輩敢于人先、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我希望在才溪紅土地上實現新農業,做一個新世紀的新農人,為中國的農業做模范,為中國的新農人做模范。所以我義無反顧的回到自己的家鄉,希望通過自己和團隊的力量,帶領更多的家鄉人民發展新型現代農業,建設美麗鄉村,并以此為根據地向全國各地推廣?!?/p>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5-05-06賴燕芳:五年愛心奉獻資助貧困孩子
- 2015-04-30弘揚五四精神·奉獻青春熱血
- 2015-03-31陳鳳潘:盡職奉獻十余載,念好一方“安全經”
- 2015-03-26南平市建陽區:愛心奉獻學雷鋒 志愿服務暖人心
- 2015-03-03楊瑩:奉獻環保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