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清明節(jié),人們紛紛用掃墓燒紙錢等方式來表達對逝者的思念,似乎這是一個傳統(tǒng)習俗。其實,清明節(jié)與祭掃本無關(guān)系,燒紙祭掃更不是清明節(jié)的習俗。燒紙是一種封建迷信,既浪費金錢、自欺欺人,又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是一種必須堅決革除的陋習。今天,我們有必要為清明節(jié)正本清源,恢復清明節(jié)的本來面目,讓清明節(jié)成為天明風清,讓人身心愉悅的快樂節(jié)日。
我國自周代就有了清明節(jié),至今已2500多年。當時的清明節(jié),也叫踏青節(jié),人們紛紛走出戶外,進行踏青、播種、放風箏、打秋千等活動。清明是我國農(nóng)歷24個節(jié)氣中的一個,到了清明,天朗氣清、日光充足,氣溫回升,雨水增多,是春暖花開、適宜播種的大好時節(jié)?!稓q時百問》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清明與祭掃扯上關(guān)系主要因為寒食。寒食是古代祭掃逝者的日子,因為它在清明的前一天,時間久了,人們便把寒食和清明的習俗混在了一起。寒食節(jié)是晉文公重耳為了懷念介之推而設(shè)立的。介之推在重耳流亡期間,一直追隨著他。據(jù)說,重耳餓暈時,介之推還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塊肉,給重耳充饑,救了他一命。后來,重耳當上晉國國君,對眾臣進行封賞,惟獨忘了介子推。當他想到介子推時,介子推已躲進深山,不愿再見他。為了逼介子推出山,晉文公竟命人放火燒山。結(jié)果,介子推寧肯被燒死,也沒出來見他。晉文公深感愧疚,就要求放火的這一天,每年都禁忌煙火,只吃寒食。后來,逐漸演變成寒食節(jié)。由此可知,清明節(jié)不是寒食節(jié),清明與祭掃沒有關(guān)系。
其實,即使是寒食節(jié)也是禁止煙火的。那么,人們?yōu)槭裁匆獰埬兀繜堃徽f,史無根據(jù),只是民間有幾個傳說。一說是古代有人把尸體放在寺廟超度,時間久了,和尚便燒稻草熏尸體的臭味。稻草燒光了,就燒包香的黃紙。人問其故,和尚便說是給死人往陰間送錢。還有一說是蔡倫的弟弟學造紙,但造出來的紙質(zhì)量低劣,無人問津。于是,他便讓妻子裝死,自己一邊哭訴,一邊燒紙。燒著燒著,忽然妻子打開棺蓋,跳了出來,說因為燒給她很多紙錢,閻王把她放回來了。從此,人們就買粗劣的黃紙燒給死人。兩個傳說都荒誕不經(jīng),但流行開來,卻沒有人去探其究竟。隨波逐流,讓人莫名其妙地白白燒了許多紙。
清明燒紙與史無憑,與理無據(jù),與死人無關(guān),對活人無益,卻給社會造成了極大危害。據(jù)報道,某省一年燒紙多達283噸,產(chǎn)生了42萬噸二氧化碳,以及含碳顆粒、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有毒物質(zhì),給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同時,因春季天氣干燥,燒紙極易引起火災。僅今年3月以來就有10幾起因燒紙引起火災的報道。燒紙之害不可小覷。
緬懷先人,傳承感恩,是人類的美好情感。這種情感更多地是需要用心靈去感受,而不是靠燒紙之類的形式來表現(xiàn)。讓我們徹底改掉燒紙陋習,還清明節(jié)一個清潔和明凈的天空吧。(高唐)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4-02福州舉行清明海葬公祭活動 30多位逝者骨灰撒海
- 2014-04-02讓清明回歸“清明”
- 2014-04-01詔安橋園小學開展2014“清明祭英烈”活動
- 2014-04-01漳平溪南鎮(zhèn):構(gòu)筑清明護林防火墻
- 2014-04-01清明 祭奠 生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