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報訊 (記者鄭瑞卿 胡彥明 文/圖)社區鬧元宵開鑼啦,昨晚,鯉城區首屆“激情文化廣場”文藝展演——啟動儀式綜合匯報文藝晚會在泉州府文廟廣場舉行,開場舞蹈《盛世歡歌》激情四射,隨后的節目亦吸引眼球。
據悉,此次“美麗鯉城 暢享春天”2013鯉城區首屆“激情文化廣場”文藝展演分為8場,昨晚為首場綜合演出,接下來的安排為:
第二場,今晚6:00—7:30,浮橋街道浮橋文化激情文化廣場專場。
第三場,正月十二晚上6:00—7:30,金龍街道后坑文化激情文化廣場專場。
第四場,正月十三晚上6:00—7:30,常泰街道華塑文化激情文化廣場專場。
第五場,正月十四晚上6:00—7:30,鯉中街道工人文化宮文化激情文化廣場專場。
第六場,正月十六晚上6:00—7:30,夕陽紅藝術團專場。
第七場,正月十七晚上6:00—7:30,海濱街道芳草園文化激情文化廣場專場。
第八場:正月十八晚上6:00—7:30,開元街道開元紅藝術團專場。
據悉,鯉城區有5個廣場被列入省文化廳開展的文化激情文化廣場建設工程。它們是鯉中街道工人文化宮文化激情文化廣場、海濱街道芳草園文化激情文化廣場、浮橋街道浮橋文化激情文化廣場、金龍街道后坑文化激情文化廣場、常泰街道華塑文化激情文化廣場,鯉城區廣場建設逐步得到完善,文化活動蓬勃發展。
一起來,這樣學做針刺燈

動手做花燈,其樂融融。
□早報記者 陳梅燕 潘登 文/圖
“好漂亮!”“太神奇了!”幾張普通紙片,經雙手一擺弄,搖身變為一盞精致小巧的無骨針刺花燈,引來大伙聲聲贊嘆。
昨日上午,臨江街道溪亭社區學做花燈課堂,在指導者蔡聰慧老師家里舉行。經過大家3小時的努力,3盞漂亮花燈順利完成。燈里蠟燭一點,橙黃的燈光從燈身密密麻麻的細孔擴散開來,花燈顯得愈發漂亮,很是喜慶。
構思新造型最費力
工作室里,掛著一盞一米多高的無骨針刺花燈,吸引了大家的眼球。那是蔡老師特意為臨江街道辦事處做的花燈,將亮相花燈展。
據介紹,無骨針刺花燈是由刺有各種花紋圖案的紙片黏貼而成。制作時,首先要先畫好底樣,然后看一盞燈需要多少張紙片,再在這些紙片上用針刺好圖案,把這些做好的紙片粘貼起來,最后裝飾。因每盞燈上有幾十片甚至上百片的針刺紙片,全部是由手工制成,耗時長,工作量也大。
做一盞大型的無骨花燈大約需要一星期,做一個小燈也需一兩天。“制作過程其實并不復雜,耐心即可,比較麻煩的是新造型的構思。”蔡老師說,創作一個新花燈,最考驗立體感,研究各個面的內角和面積等,針刺圖案等反倒比較簡單。
據了解,1978年,蔡聰慧的父親——蔡炳漢發掘傳統制作技藝,促使無骨針刺花燈發展為泉州花燈重要類型之一。

在泉州后城文化街,一排排花燈已經掛起,洋溢著喜慶的氣氛。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花燈的布置將在2月21日(正月十二)全部完成。(陳小陽 黃楓 攝) 圖片來源:泉州晚報
大學生圓夢初嘗試
制作活動正式開始,大家都圍坐在桌邊,拿起模板,照著上面的點刺孔。
張書筠是蔡老師的外甥女,大三學生。她慕名無骨針刺花燈已久,一直想學做花燈,這次終于夢想成真,和自小喜歡手工的同學林爾一起學做花燈。
垂直著針,在紙片上一針針刺。在蔡老師一旁指導下,兩人很快把握住要領,刺好紙片,把多余的部分剪掉,折紙片,黏貼。
林爾說,模板是老師備好的,做起來不難,關鍵是要有耐心。
“黏紙片比想象中的復雜。”張書筠從小看慣花燈,初次嘗試做花燈,直呼過癮。完工的花燈得到肯定后,她十分開心。
9齡童第二次制燈
“哇,好漂亮。”提著在大家幫忙下完成的花燈,9歲的蔡昀軒臉上笑開了花,直嚷著讓媽媽給帶回家,元宵那天再拿出來。
小女孩已經是第二次做無骨針刺花燈了。不過畢竟年紀小,用力不均,沒一會兒,就折斷了一根針,這時,蔡老師特意選了一根適合她的針給她用。
把燈底、燈頭和燈側的三個模板刺好,小昀軒的手酸了,剩下的燈身模板由其他人代勞。不過,她也沒閑著,學著剪紙片,折紙片。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