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偉忠和他的刻紙針刺花燈
本報訊 泉州花燈作為元宵節的標志之一,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千百盞花燈爭奇斗艷,造型各異,每一盞花燈都凝聚了花燈藝人的想法與創作。近日,記者走訪了市區幾位花燈藝人。
觀燈歷史久 蛇年創意多
泉州自古就有“月牽古塔千年影,虹掛長街十里燈”的盛況。泉州花燈起于何時?泉州師范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黃堅老師著有《泉州花燈藝術研究》一書,他在書中認為,泉州花燈起于唐,經元、明、清的發展延續至今。至于花燈品種之繁多,燈藝之精湛,更是令人贊嘆。如按制作材料分大約有兩大類,凡用紙折合而成的燈為紙燈,以篾片先扎成骨架再糊以紙或絲絹的為骨燈,其工藝皆名揚中外。
恰逢蛇年,泉州花燈藝人們除了延續傳統的花燈工藝,也結合“蛇”的特點進行創作。花燈藝人曹淑貞說,“工藝和主題要不斷創新才能滿足顧客和觀眾需求,都是一邊制作實踐一邊總結經驗,不斷摸索出創新發展的路。”
材質多樣 造型多變
在水門巷曹淑貞的家中,擺著各式各樣的花燈,比較吸引人眼球的是一組大蛇、中蛇、小蛇的花燈,其中小蛇剛破殼而出,探出一半身子;中蛇已經完全破殼而出;大蛇比中蛇大一倍,更是栩栩如生。“每年做的花燈,都需要有創意,今年是蛇年,就做了一組大、中、小蛇的花燈,寓意老年、中年、青年,大家平平安安,和和氣氣,而且小蛇破殼而出,希望大家的成績都有所‘突破’。”曹淑貞說,很多靈感都來自于和別人交談得到的信息。
在另一間房內,一條寬5米、高2.8米的金蛇出現在眼前。蛇身由“2013”四個數字組成,其中“1”是根綠色的竹子,“3”是蛇尾。整條蛇內裝了100多粒燈泡,還裝了LED燈,亮燈時甚是壯觀。“蛇最怕的是竹子,把‘1’做成竹子,意在把蛇定住,把福氣帶回來。”曹淑貞表示。
曹淑貞從事花燈制作已經31年了,從一開始比較簡單的花燈,像小鼓燈、六角亭燈等,到現在造型多樣、顏色繽紛甚至比較大型的花燈,她都制作過。“以前用的是竹條、綢布、刻紙、糨糊等材料,做的樣式比較單一。現在都用鐵絲做框架,造型容易,做的也比較多樣化。”曹淑貞說,以前用竹條做的花燈只能做3米左右的,現在用鐵絲做,多大的都行,而且糨糊也換成萬能膠,還能防水。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