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一場工會卡優惠活動場景。施辰靜 攝
2月4日,2015年春運第一天。在廈門打工剛滿一年的江西姑娘陳婷回家心切,竟不小心拿了一個破損的行李袋,眼看發車時間越來越近了,陳婷看著散落一地的行李著急得直跺腳。
“我們這里有免費的應急行李袋,我們幫你把東西裝進去吧?!标愭靡换仡^,幾個青年志愿者微笑地對她說。征得陳婷同意后,志愿者們麻利兒地收拾好行李,并護送陳婷到檢票處。“心里暖暖的?!标愭脤τ浾哒f,“廈門的志愿者和好人隨處可見!”
春回大地,春暖人間?;赝?014年,“裝行李”的溫暖事兒特別多。周末了,城市義工行走大街小巷,瞧瞧能為人們提供什么幫助;入冬了,領導干部來到保障房小區,摸摸貧困群眾的棉被夠不夠暖和;過年了,工會干部走進企業,看看還能為多少外來工報銷返程的車票……
新探索、新風尚。當我們的思緒回到過往時,發覺原來廈門一年更比一年暖。而這些“暖”也成了廈門最亮的名片、最強的軟實力,挺起廈門幸福城市的脊梁。
新思維——
換位思考,從群眾最需求處入手
短短半個多月,思明區筼筜街道工會服務站已經辦理了1124張工會會員服務卡,這相當于以前平均一年的辦卡量。
“當然要辦??!春節后回廈門,市總工會會通過已經開通工會卡的職工補助返程的一半車費?!比A醫館按摩師李麗娟笑瞇瞇地對記者說。
李麗娟是甘肅人,從廈門坐火車再轉乘汽車回老家,來回路費要花上1200元。“對我們這樣低收入人群來說,1200元是筆大開銷。”李麗娟說,因為回家成本高,她都是兩年才回甘肅一次?!拔业母改改暧?0了,腿腳也不靈
便,因為不能常?;厝ヌ酵?,我一直很揪心?!崩铥惥暾f,“現在我舒心多了,因為憑借工會卡可以省下一半的返程路費?!?/p>
“為職工辦實事,有時候也需要反思考。相比以往的為職工包車回家,報銷一半返程路費更切合職工的需求。開通工會卡后,職工還能獲得法律援助、困難幫扶、職業介紹、技能培訓、心理咨詢等免費服務?!睆B門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陳永紅說道。
2014年,廈門送“溫暖禮物”個性十足,“量身定做”成了關鍵詞。
去年,翔安區新店鎮溪尾村被征地農民張月華,選擇了在本地開設第一家政服務公司。張月華的想法,很快得到了翔安區相關部門的給力扶持。比如翔安區政府開發的市場、公寓、店面等,優先照顧本地失業人員承包、承租,實現自主創業;承包、承租政府開發的市場、公寓、店面且屬于自用的,三年內將享受租金20%—40%的減免。
從籌劃組建公司到公司的正式開業,歷時才短短一個月,家政服務公司內已有20多名員工,張月華說:“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年
肯定能過上一個富裕年!”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當前一大難題。廈門出臺了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為大中專畢業生正式提供職業見習崗位,并發放見習生活補貼每月1980元,這個數字是最低工資標準的1.5倍;社保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目前廈門已經實現在省內全省聯網醫保定點機構就醫時,基本醫保、大病醫保都可以即時結算。未來,將逐步實現跨省基本醫療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醫療費異地就醫即時結算,使參保人員在全國各地刷卡看病就醫就像在廈門一樣方便。
新常態——
眾志成城,溫暖雪球越滾越大
“養老院建好,老人們一定非常開心,這是大喜事??!”12日,廈門市愛鷺老年養護中心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上,廈門市慈善總會會長蔡景祥這樣對記者說道。
蔡景祥介紹,愛鷺老年養護中心建筑面積4.03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后,可提供850張床位,成為廈門市迄今規模最大的養老院,將有效緩解廈門養老服務的供需壓力。
企業助力廈門養老事業提速,廈門象嶼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此次項目的唯一合作方,除了捐資籌建外,還將舉集團優勢能力和項目經驗,將愛鷺老年養護中心建設成為廈門市養老地產示范項目。
象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龍雛說,象嶼集團一直將支持慈善公益事業、促進企業與社會和諧發展作為義不容辭的責
任。“我們也將借助愛鷺老年養護中心這一服務平臺,廣泛動員集團員工和社會各界踴躍參與到關愛老年人活動中來,在社會中形成一種‘尊老、愛老、敬老’的良好風氣,共同推動廈門市老齡事業的發展。”他說。
不僅企業有愛心,有社會責任感,市民也有。自“美麗廈門 共同締造”戰略行動啟動以來,廈門居民踴躍認捐桌椅樹木,積極互幫互助,更當起了主人翁,共同謀劃自己居住的家園。
曾厝垵擁湖宮改造工程涉及相連的幾家店面,業主呂先生權衡輕重,毅然點頭:拆!可是,突然停業,商戶將面臨損失。呂先生二話不說,自掏腰包賠償商戶損失。商戶們在限期內搬離,一個看似棘手的拆除工程,就這樣順利推進。
“我們讓地讓利,但提升了文創村的整體環境,更吸引游客,最終受益的還是我們?!眳蜗壬f。
類似的事情還有許多。過去一年來,中華街道鎮海社區九竹巷13棟老住宅樓的350多戶居民自發組成了居民自治小組,定期討論社區重大事務和修整計劃,多少年不見的居民扎堆在巷頭路尾聊天說社區事的情景又重現了;海滄興旺社區建立“四民家園”、社區同駐共建理事會、社企同駐共治理事會、5個網格同駐共建理事會等社區“微組織”,來廈務工人員在這里找到了認同感;同安區溪林村曾經被稱為“三臭”村,美麗廈門共同締造開展后,全村上下以生豬退養為突破口,見縫插綠,見點造景,村莊環境明顯改善……
新舉措——
愛心接力,人人助人人人受助
76歲的王齊老人,家住思明區萬壽路。五年前老伴去世,他唯一的女兒遠在澳大利亞,孤獨是對他生活準確的定義。但是從2013年開始,王齊老人便有了一份心靈寄托,那就是守在電視前看廈門自己舉辦的春晚。“這個節目都是基層職工表演的,經過海選、初選,很多環節,水平高又很親民?!蓖觚R老人說。
連續舉辦了三屆的廈門職工春晚,是由廈門市總工會主辦的。在這個屬于職工的舞臺上,沒有任何門檻,不分年齡、形式,只要敢秀就能參加。經過三年的積累,職工春晚成為了
許多職工的精神源泉,他們通過表演為廈門市民增添一份春節的歡樂。
長效化的溫暖,是一場愛心接力。每逢重大節慶期間,我們總能看到廈門各界伸出雙手,傳播溫暖。
廈門市人社局不斷提高救助對象救助標準。從2015年1月起,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實現統一,提高到每人每月550元。城市“三無”人員、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標準調整為每人每月1100元,分散供養標準為每人每月770元,廈門另有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230元;
海滄區民政局、區慈善會聯合永輝超市、石室禪院慈善會等單位聯合為450戶特困戶每戶發放1000元慰問金及夏商調味品禮盒一份,為395戶困難家庭贈送新春慈善年夜飯,新春慈善慰問活動共計發放款物價值65萬余元。
人人受助人人助人,當溫暖的氛圍時時激發和鼓勵著人與人之間從容的傾吐與交流,城市就成了他們緩解壓力的“安全閥”,成了他們感受關愛的“避風塘”。
南普陀寺每年不定期舉行義工集中培訓、參學、共修、講座、專項培訓等活動,他們在各
項社會活動上,踐行人間佛教思想,發揚觀世音菩薩慈悲濟世的精神,秉承服務大眾、利益大眾的宗旨,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同安創業青年劉洋來到同安區蓮花鎮白交祠村,為村里孤寡老人、貧困戶送去了大米、食用油、芝麻糊以及春聯等節日必需品,給村民們送去了節日慰問品和祝福。春節前他總共為十個村莊的村民送去了溫暖。
“我自主創業初期受到很多人的幫助,現在事業逐漸穩定后,我要開始回饋社會,將愛心帶給更多的人?!眲⒀笳f。
(福建日報記者 鄧婕 楊珊珊 通訊員 熊東帆 葉秋碧 張賢日)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