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fēng)首頁
> 2015> 2015我們的節(jié)日春節(jié)> 福建各地民俗 > 正文
媽媽做的糧齊舊時的"奢侈品" 如今過年時的最愛
揪一小塊揉好的糯米面用手推開,將做好的糯米餡放入其中,在手中不斷揉搓成球
“做糧齊(zie)嘍!”每年臘月二十五前后,福州市后浦村的黃雅芳總要在家喊上這么一嗓子。這時,一家就開始為做糧齊忙碌起來。兒子到家后面的樹上摘新鮮的粿葉,媳婦到市場上采購足量的糯米、紅糖塊和糯米粉,她在家準備著做糧齊要用的紅丹。
甜甜的紅糖糯米飯,裹上一層薄薄的糯米皮,點上小紅點,再墊上一張方形的粿葉,吃上一口,糯糯甜甜飄著淡淡草葉香,這就是糧齊。
“最喜歡吃媽媽做的糧齊了,誰也做不出媽媽的味道?!秉S雅芳的大兒子顯得有些興奮。
福州人做糧齊很是講究
看上去圓圓光光意味著來年順利
63歲的黃雅芳,從出生起就一直居住在鼓山鎮(zhèn)后浦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福州人。
昨日上午,東南快報記者來到黃雅芳家時,她已經(jīng)把糯米和紅糖混合均勻在和兒媳們一起搓糯米餡。
黃雅芳的大媳婦是三明人,二兒媳是安徽人,臨近春節(jié),兩個媳婦都要和婆婆圍坐在一起做糧齊。每年過年前做好的糧齊,可以一直吃到正月。
“以前做糧齊,從浸糯米、磨米漿,到包糧齊、蒸糧齊,需要三天時間?,F(xiàn)在有現(xiàn)成的糯米粉賣,又有微波爐可以做餡,方便多了?!秉S雅芳說。
“福州人做糧齊的過程很是講究,火候掌握要恰到好處,鍋里的水先燒開,然后放上蒸鍋,一定要大火蒸8分鐘左右,蒸透,一次成型,否則會影響糧齊的形狀和口感,做不好,糧齊就變成了扁糧齊,不好看也不好吃。老一輩人都說,蒸出來的糧齊一次性熟透,看上去圓圓光光的,就意味著來年能順利吉利。”
![]() |
![]() |
責(zé)任編輯:卓志沐 |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