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1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泓 通訊員 莊洋 文/圖)鮮花的盛開,離不開肥沃的土壤。昨天,海滄區的青少年們又新增了6個“區青少年校外實踐基地”,為海娃們開展“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等校外實踐、志愿活動再鋪設下了沃土。
而在當天,來自海滄區延奎小學、青礁小學、囷瑤小學的學生們,來到了第二批海滄區青少年校外實踐基地之一的青礁村院前社,開展小袋鼠活動。
畫里 是閩南古厝下的小袋鼠
陽光下,一名來自延奎小學的五年級學生端坐在凳子上,面對著村里頗負盛名的古民居——大夫第,用手中的畫筆在畫板上畫下了一只小袋鼠,在古民居前的空地上向大家揮揮手。
在這些畫畫的學生旁邊,是另外一群“小袋鼠”,他們也是來自延奎小學的學生,正在認真地清理著地上的垃圾。昨天,他們就在這片區域開展“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活動。
工作人員小顏告訴導報記者,自從院前社的城市菜地火了起來之后,就一直不愁市民前來游玩,“不過有時候難免會有市民亂丟垃圾,這次孩子們帶著小袋鼠的理念進來,帶來了環保的意識,感覺很棒”。
心中 是牢記的“垃圾不落地”
在院前社的活動中,延奎小學的五年級學生吳宇桐正熟練地清理著地上的一些垃圾。吳宇桐說,小袋鼠“垃圾不落地”的理念一定要牢牢記在心里,“因為不能成為破壞環境的那個人”。
吳宇桐告訴導報記者,平時爸爸媽媽都非常鼓勵自己參加小袋鼠行動,自己也會將參加活動的過程和爸爸媽媽分享。一名延奎小學老師說,正是這種“小手拉大手”,大手再進一步引導小手的方法,讓文明的理念在學生和家長之間良性地循環,產生效應,從而進一步影響整個社會的風氣。
延奎小學家委會的一些家長,也主動自發地組織了30個左右的家庭,前往海滄區海富路進行小袋鼠理念的宣傳行動,和院前社的這些孩子們遙相呼應,而把他們聯系在一起的,是心中牢記的“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
相關新聞
海滄新增六個青少年校外實踐基地
昨天,海滄區為該區第二批青少年校外實踐基地授牌。這六家基地分別為:海峽兩岸信息消費體驗館、青礁慈濟祖宮、院前社、天竺山森林公園、大曦山休閑旅游公園以及井延革命歷史展覽館。
據介紹,這一批次的校外實踐基地大部分都是公園或景區,將會為青少年校外實踐活動免費開放,并充分挖掘和利用實踐基地的教育資源,配合各部門、學校共同做好青少年校外實踐工作。
而今后,這些校外實踐基地也將更有助于學生開展小袋鼠行動。導報記者了解到,第二批校外實踐基地都是很多市民游客前往的地點,這樣的基地更有助于通過學生“小手拉大手”行動,使“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的理念更加地深入人心。
![]() |
![]() |
責任編輯:劉瑋 |
- 2015-01-07廈門一小區裝修垃圾沒打包 鄰居“吃”灰塵
- 2015-01-06"洋垃圾"改頭換面變外貿原單 廈門市場也有流入
- 2015-01-04廈門第三座垃圾焚燒發電廠投用 消化海滄集美生活垃圾
- 2015-01-03元旦福州沙灘公園客流日均超2萬 小販"潛伏"垃圾遍地
- 2015-01-02福州市區每天路面垃圾20噸 誰來保衛環衛工安全
- 2014-12-29取消垃圾桶聽音樂倒垃圾 廈7個小區元旦后將試運行
- 2014-12-29榕一小區引進環保設備 廚余垃圾分類處理變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