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鄧冬梅與許維民喜結良緣。冬梅目睹婆家兄弟姐妹多,家境困難,決定移風易俗,婚事簡辦,一份彩禮也不要。她的通情達理受到鄉親們的稱贊。婚后,為照顧年逾六旬、體弱多病的公婆,她主動與公婆共居生活。溫柔賢慧的她不僅包攬煮飯、洗衣、喂豬等所有家務,而且還下地幫忙農活。公婆不識字,文化生活寂寞,冬梅硬從牙縫里攢下60多元,買了一臺大收音機,公婆笑開了臉,樂開了花,高興得跟孩子似的。一年后,冬梅生育一子,合家老小更是其樂融融。??
天有不測風云。1997年,先前患有慢性支氣管炎的公公又身患腦血栓。經多方治療,病情雖有所好轉,但卻留下單癱、失語等后遺癥。她擔心婆婆侍奉公公,身體吃不消,心里十分難過:“公公病倒了,可別又累壞了婆婆。”于是,她毅然辭去任教12年的村小代課工作,全天照料二位老人。為了公公治病,她傾其所有,不僅花光全部積蓄,而且還背負數千元債務,問診的大小醫院、診所不下20余家,只要有一線希望,就從不輕言放棄。可就是這樣的努力,也還是沒能留住老人。2004年,照料10年的公公與世長辭,享年79歲。臨終前,老人拉著兒子的手喃喃自語:“有這樣的好兒媳,我這輩子知足了!”
公公去世后,婆婆霎時蒼老許多,終日愁眉不展,茶飯不思。冬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設法讓婆婆減輕悲痛。白天,她發動平時和婆婆卿得攏的親朋、鄰居,不時看望婆婆,與婆婆促膝談心;夜晚,她呵護在婆婆身邊,講一天的趣聞,伺候婆婆安睡。婆婆雖已逾古稀之年,但喜好針線活。冬梅靈機一動,陪婆婆納鞋墊、織圍巾,分散她的注意力。經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婆婆終于走出心靈的陰影,對晚年生活充滿信心。??? 婆婆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窮苦人,貧寒日子使她落下胃病、心臟病、神經衰落、風濕腰腿痛等病根,尤其是風濕疼痛常讓老人苦不堪言。冬梅四處求醫,特意購買專治風濕病的“孟氏拔罐”和藥膏,按摩部位,減輕老人的病痛;每餐換著花樣,滿足老人的飲食喜好,調劑營養均衡。但是,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在一次外出散步時,婆婆不慎摔斷腿骨,從此癱瘓臥床,加之患有腦萎縮,導致大小便失禁。冬梅一如既往,對婆婆更是關愛有加。每天為婆婆洗臉梳頭、側翻擦身、喂食湯飯、端屎端尿,從不嫌臟嫌臭;每隔一段日子為婆婆理發、剪甲、換被褥,保持衛生整潔。婆婆久臥在床,從未得過一個褥瘡。老太太雖然長年臥躺,但心態依然樂觀豁達,這一切都是因為有冬梅無微不至的悉心呵護。婆婆打心眼里喜歡兒媳婦,常對探訪的親戚鄰里夸獎道:“冬梅待我比親女兒還親。”鄧冬梅的德行有口皆碑,傳為佳話。2010年,這個溫馨幸福的家庭被龍巖市委文明辦、婦聯評為“五好家庭”。
20年的朝夕相處,婆媳之間從未紅過臉,甚至連品性、生活也有許多相似之處:性格相近、愛好相同、就連吃蔬菜、肉類的口味都相差無幾。婆婆常說“我兒媳婦的習性真是隨我呀!”20年的耳濡目染,使孩子從小也學會孝順老人,平時有好吃的總忘不了奶奶;寒暑假期,時常陪奶奶說笑,逗奶奶開心;逢年過節,不忘給奶奶捎上小禮物。2014年春節,冬梅特意安排拍照全家福。88歲的老太太樂滋滋地讓冬梅把她從床上扶坐起,依次與孫子、兒子、兒媳合影。望著和睦的全家福照,老太太樂得合不攏嘴。???
20年的農家媳婦生活,使鄧冬梅對“孝順”含義有獨特的深刻理解:兒女為父母買好吃、好穿、好用的物品是“孝”;老人不太講究吃穿用什么的,不讓老人生氣、擔心則是“順”,讓老人保持心氣好,比啥都重要。樸素無華的她是這么想的,簡單平凡的她也是這么做的,用無私的真心付出贏得了社會的廣泛美譽。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10-07山東孝子拉板車載母親逛景區 欲辭職照顧母親
- 2014-09-29丈夫患白血病妻子剃光頭進無菌艙照顧 感動萬千網友
- 2014-09-24用愛和行動詮釋孝順:好兒媳照顧中風公婆23年
- 2014-09-2271歲老人照顧九旬岳父母幾十年 孝心孝行演繹無限溫情
- 2014-09-05林英紅:15年堅守完成照顧重病老同志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