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養恩,孝順侄媳多方籌錢
這個消息讓張芳蒙了,心一下子被揪得生疼,"姑媽在老家山里農村生活,農忙時下地干農活,農閑時進城當保姆,熬了一輩子,現在正應該是享福的時候,卻患了大病。"
為了讓老人接受治療,張芳將姑媽生病的消息告訴了家人。那一晚,身患高血壓的公公整夜未眠,和姑媽姑嫂感情、親厚的婆婆也抹著眼淚。面對公婆的無助與悲痛,面對姑媽多年養育恩情,張芳開了口:"咱們讓姑媽在廈門治病吧,這里醫療條件好。"公婆、丈夫聽了這句話,一陣感動。
可是,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經過檢查,老人的癌癥已有擴散跡象,醫療費用高達數十萬元。數十萬元的醫療費,足以讓山里農家一夜返貧,老人堅決拒絕治療。 面對病魔的考驗,張芳選擇了對親人生命希望的不放棄。她想著,養恩要比親恩大,老人疼愛丈夫更甚于自己的子女,不能再讓患病的老人再替醫藥費操心。她和丈夫、公婆商議,拿出家里的積蓄全力救治姑媽,并挨個給親戚們打電話告知姑媽生病的消息,為老人治療多方籌錢。
全力救治,貼心媳婦認"姑婆婆"
化療的不適讓本已忍受病痛的姑媽經常鬧病。有一次化療后,老人吃不下東西,惡心干嘔,心情煩悶間一揮手將張芳從家里精心熬制的雞湯即刻打翻在地。看著灑了一地的湯水,她默默忍受,有的只是對病痛的理解與心疼,每天和丈夫送老人到醫院去治療,下班后不厭其煩地變著花樣做更加可口、容易消化的飯菜,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吃。如果老人實在不肯吃,就用紅菇水潤一潤老人的嘴唇,和她聊聊工作生活中的趣事,逗她開心后再哄她吃飯。老人常常講"我這個侄媳婦像對待親婆婆那樣對我,和親媳婦一樣"。就這樣,張芳改口管姑媽叫"姑婆婆"。
真情治療,病情得以有效控制
生命在平凡而不平常的日子中延續。去年9月,老人手術后一不舒服就喊疼,每一聲都讓張芳揪心,為了照顧老人,她就在醫院病房內打地鋪,病房每晚隔一個小時就有護士進門觀察術后病情,還常常要擦洗起夜,這一熬就是一整夜,到第二天清晨再揉揉麻木的四肢和臉龐去上班。在張芳的精心照料下,姑婆婆術后康復情況良好,病情終于得以控制。
這就是張芳,一個"80"后孝順侄媳婦。在她心里,愛心,既有血緣之親,又有親緣之大愛,盡孝,即是善良之德,也是一切幸福之源。她為患病的姑婆婆救治盡孝,用愛心、孝心和耐心拼起了一個舒心、暖心、安心的孝老愛親之家。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7-29九旬母親照顧六旬“無腳女兒”60年
- 2014-07-09陳華:十年孝親成美談 除了工作就在照顧老人
- 2014-07-07李雪萍:無私照顧鄰居老人
- 2014-07-07吳瑞良:無怨無悔照顧癱瘓父親和高齡奶奶
- 2014-07-07王碧香:照顧癱瘓公公好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