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縱深】
“臺胞義工志愿行”——微志愿實現(xiàn)大文明
“您好,請問需要幫忙嗎”、“您好,讓我?guī)湍岽影伞?/p>
2009年,在位于廈門海滄的大陸首家長庚醫(yī)院,由臺商太太施素娥發(fā)起,臺商太太團自發(fā)組建“臺胞志工服務隊”,她們引進臺灣的志工理念,提供無微不至的貼心服務,讓患者如沐春風。
“愛”的種子在她們的悉心澆灌下,在海滄這片熱土上生根發(fā)芽,越來越多臺胞和新、老廈門人加入志愿服務隊伍,全國唯一的臺胞義工品牌——“臺胞義工志愿行”應運而生。
作為全國設立最早、面積最大的臺商投資區(qū),海滄積極借鑒臺灣志工的服務理念和方法,從房前屋后做起,從群眾關心的小事做起,海滄“微志愿行動”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為 “大文明”增添新內(nèi)涵。
臺胞義工志愿行、愛心單車志愿行、房前屋后志愿行、社區(qū)文化志愿行……一個個兩岸共同參與的志愿服務項目成為海滄亮麗的風景線。緣起海滄的“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行動已經(jīng)走出海滄,在全市推廣,成為文明創(chuàng)建的又一亮點品牌。
經(jīng)過幾年的發(fā)展,“臺胞志工+社工+義工”的三聯(lián)模式在海滄逐步形成:以臺胞志工為帶動,帶動更多愛心人士“自愿”參與到“微志愿”活動中;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與專業(yè)社工機構合作,搭建“義工之家”平臺,圍繞百姓房前屋后事開展“微志愿”活動……
在業(yè)內(nèi)人士看來,在“三聯(lián)”模式下,志愿者成為社會治理與服務的主體,不僅改變了“被志愿”的現(xiàn)狀,還找到了歸屬感和自豪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海滄志愿服務文化。
今年4月18日,全國首個“兩岸義工交流合作工作室”在海滄正式成立,來自兩岸的臺胞、社工、義工齊聚一堂,開展義工技能交流培訓等活動,共同為促進兩岸公益事業(yè)發(fā)展出謀獻策,為“美麗廈門 活力海滄”注入新活力。
前不久,中央編譯局俞可平副局長在考察“兩岸義工交流合作工作室”后說,“海滄臺胞義工充分體現(xiàn)了共同締造的理念,為兩岸義工參與‘共建共管’搭建起了嶄新的服務平臺,是海滄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的一大亮點”。
據(jù)了解,接下來,海滄區(qū)將在“臺胞義工志愿行”活動的良好基礎上,持續(xù)深化兩岸義工融合,通過深入開展海峽兩岸共同關注的志愿服務項目、高峰論壇、新媒體運用、實地調(diào)研等方式豐富兩岸義工交流形式,共同締造“兩岸義工聯(lián)盟”。
![]() |
![]() |
責任編輯:盧超穎 |
- 2014-06-30廈門“海滄微志愿”:生動詮釋“兩岸一家親”
- 2014-06-30海滄微志愿:生動的“兩岸一家親”
- 2014-06-14第二屆兩岸公益論壇走進社區(qū) 探訪“海滄微志愿”
- 2014-06-10海滄微志愿將登兩岸公益論壇
- 2014-06-10“海滄微志愿”將登兩岸公益論壇 探討交流與合作
- 2014-04-08廈門海滄“微志愿”義工清明組織祭掃烈士陵園
- 2014-02-17海滄"微志愿":締造城市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