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安社區成立于2009年5月,是廈門最大的純社會保障性住房社區,也是全國首個保障性住房安居樣板工程,現已入住1.8萬人。2010年9月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來到金安社區視察,在與居民親切交談時說:“我羨慕你們居住在這樣美麗、幸福的社區”。總書記的贊許,一直激勵和鞭策著我們。社區成立以來,先后榮獲“全國敬老文明號”、“省、市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市級文明社區”等27項市級以上榮譽稱號。今年初,省文明辦石建平主任蒞臨我們金安社區檢查指導,為我們探索社區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方向。我們從建章立制入手,在規范創新上用力,總結形成“八項制度”、“八個流程”和“十大服務品牌”工作模式,較好推動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我們的做法,受到市文明委領導的充分肯定,并在廈門市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現場推進會進行了推廣,十幾家新聞媒體也連篇報道了我們金安社區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的做法。現將主要做法匯報如下:
一、建立志愿服務八項制度
如何克服志愿服務工作一陣風、一陣熱?我們的體會是用制度化來確保志愿服務常態化。所以,我們認真抓好以下八項志愿服務制度建設。
一是抓好注冊登記制度建設。為實現志愿者登記有序,促進志愿者從“雜牌軍”變身為“正規軍”。我們認真抓好申請、審核、注冊到編入隊伍等環節的制度化建設,并明確申請人在注冊前要參加一次志愿服務活動。社區已有1286人注冊登記當志愿者,并建立了14支志愿服務隊伍。
二是抓好志愿者培訓制度建設。為了解決志愿者在服務中“好心辦壞事”的問題,把服務工作做在群眾的心坎上,我們努力抓好志愿者上崗培訓、崗前技能培訓、定期培訓和季度經驗交流制度。近3年來,社區共開展了46場次培訓會。群眾對培訓后志愿服務滿意率達98.8%。
三是抓好需求對接制度建設。我們建立了通過入戶、QQ群、意見箱、志愿服務宣傳欄、網站等平臺,公布志愿服務隊伍、服務內容,收集服務需求,落實評估、招募,確定服務項目和派遣志愿者等制度,實現服務對象與志愿者的無縫對接服務。
四是抓好服務記錄制度建設。志愿服務工作 “誰來記、記什么、怎么記”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對此,我們制定了服務記錄制度。解決了“誰來記”:安排1名兩委和1名社區工作者實行AB崗替代,對志愿者服務記錄進行確認、錄入、儲存、更新;解決了“記什么”:個人基本信息、志愿服務信息、累計工時、培訓信息、表彰獎勵信息、投訴信息等內容;解決了“怎么記”:在志愿者服務手冊、社區志愿服務記錄卡及中華志愿者網上登記。至今,共登記了3萬多條服務記錄。
五是抓好嘉許和回饋制度建設。為使優秀志愿者在精神上得到榮譽、物資上得到獎勵,我們制度了嘉許回饋制度。對獲得星級志愿者、區級以上優秀志愿者,及每季度志愿服務時間達48小時、在社區志愿服務項目中表現突出的志愿者進行上榜嘉許,在入黨入團、“關愛基金”申請上優先推薦。近3年來,發展1名優秀志愿者為黨員、確定2名優秀志愿者為發展對象,36名優秀志愿者上榜“好人路”“好事墻”,對部分困難優秀志愿者給予物資嘉許。
六是抓好服務保險制度建設。為確保志愿者在風險性較大服務中有保障,我們建立了服務保險制度。針對常態性志愿服務項目(如平安護園、交通督導等)的志愿者購買全年長期保險。針對階段性志愿服務項目(如夏冬令營、抗臺防汛等)的志愿者購買短期保險。至今,已為262名志愿者購買了交通意外險、意外傷害險等保險,為志愿者多提供了一份安全保障。
七是抓好社工帶志愿者制度建設。為了給殘疾人、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特殊化的專業志愿服務,我們建立了社工帶志愿者制度。每名社工固定聯系10名志愿者,社工組織志愿者共同策劃和實施志愿服務項目。近3年來,社區已開展了“展翅1+N”、“新陽光互助社”等五個項目25場次的社工帶志愿者活動,服務空巢老人183人次,殘疾人467人次,未成年人662人次,并有11名社區志愿者獲得全國社會工作師資質。
八是抓好黨團員帶頭做志愿服務制度建設。為使黨團員成為引領志愿服務的旗幟,我們抓好了黨團員帶頭做志愿服務制度。教育黨團員志愿者帶頭參與網格包片、入戶走訪、認領“美麗心愿”、結對幫扶等志愿活動。近3年來,共認領“美麗心愿”45個,結對幫扶52人,參與了50多場次政策咨詢、衛生督導、治安巡邏等志愿服務。
二、規范志愿服務八步流程
為把志愿服務八項制度落到實處,使志愿服務合理有序運作,我們按照“八步”服務流程規范志愿服務。
第一步:公布志愿服務隊伍及服務內容。按照招募志愿者的特長和服務時間,制作菜單式志愿服務表,在志愿服務宣傳欄、網站、LED等載體上公布。
第二步:收集被服務者的需求信息。通過設置志愿服務需求意見箱、聯系電話、網上留言、入戶收集、志愿者上報等方式,收集需求項目和內容,并分類匯總,制定“可訂制式”志愿服務計劃,確定每星期一至星期三為志愿服務信息收集日。
第三步:評估志愿服務需求的可行性。社區成立由兩委成員輪流任值班干部和各志愿服務隊正副組長參加的評估小組,對“可訂制式”志愿服務計劃和內容進行評估,剔除一些不合理的服務項目,梳理服務項目的輕重緩急,做到合理需求,科學服務。
第四步:公示志愿服務項目。每星期四至星期五為公示時間。對已評估的“可訂制式”預執行服務項目,在中華志愿服務網、LED、QQ群、公示欄等載體公布,根據公布服務項目指派志愿者進行對接,無法對接的通過網上招募志愿者。
第五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規定每星期六為社區志愿者服務日。志愿者憑社區開具的《志愿服務派遣單》,開展對接志愿服務。
第六步:評估志愿服務質量。評估小組根據服務對象派遣單回執、項目負責人反饋,評價志愿服務質量,對評估的意見在志愿服務宣傳欄、網站、LED公布3天。
第七步:登記志愿服務記錄。公示期滿無異議,通過網上錄入、服務卡、志愿者手冊“三重”記錄方式,詳實記錄志愿者服務情況。
第八步:總結志愿服務成效。社區組織召開月例會,由評估小組成員、志愿服務隊隊長等同志,總結志愿服務活動情況,分析存在的問題,研究解決的辦法。
?
三、打造志愿服務特色品牌
我們在做好常規化的志愿服務工作后,還在打造社區志愿服務特色品牌上下功夫,做到“我社區、我特點、我亮點”。
一是打造了“德善社區”志愿服務新品牌。針對社區低收入人群多、安置人員多、文化程度低的特點,大力開展“德善社區”志愿服務活動,不斷提高社區居民遵紀守法、崇德友善、互幫互助、文明禮貌等思想水平。近3年來,我們通過建設優秀志愿者“五心好事墻”、“好人路”等陣地,弘揚“德于心,善于行”的金安志愿服務精神,使社區涌現講德行善的好人好事5000多人次。
二是打造了“三位一體”志愿服務新品牌。我們把轄內的和掛鉤的區直機關文明單位、文明企事業和社區聯合起來,開展了 “周六便民服務”、“愛心法官媽媽結對”、“健康加油”等志愿服務,為有困難的居民送去精神食糧,并與弱勢家庭結對幫扶,為特殊困難居民排憂解難、辦實事做好事。近3年來,共為居民提供45場次服務活動,受益人數達5200多人。
三是打造了“創業4+1”志愿服務新品牌。為了克服志愿服務只停留在做好人好事上,不斷拓展志愿服務新領域,我們針對社區失業人員多的特點,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即小手工、小網店、家政服務和早餐工程等“四個小行業”就業指導和幫扶的志愿服務新品牌,為3200多人次居民提供了網店、插花、烹調等個性化的就業培訓,幫助了2500多人次失業人員解決了再就業,幫助1200余戶貧困家庭脫貧致富。
金安社區在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上雖作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離上級的要求和群眾的需求還有很大的距離,我們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發揚湖里特區發祥地先行先試、敢闖敢為的精神,再接再厲,為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作出新貢獻。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