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伍金,女,1972年5月出生,寧化縣城關(guān)新橋二路小區(qū)居民,現(xiàn)為寧化縣供電公司安樂供電所營業(yè)廳營業(yè)員。她供養(yǎng)著前夫家80多歲的爺爺、奶奶和65歲左右的公公、婆婆四位老人,撫育兒女,生活十分不易。左鄰右舍都夸她是敬老愛老的楷模。
張伍金年輕時算得上村里的一枝花,她與鄰村青年王金長是初中同班同桌的同學。1992年冬季,他倆20歲,相親相愛地走進了婚姻的殿堂。那時,勤快老實的王金長被淮土鄉(xiāng)領(lǐng)導看上,安排到橋下水庫管理處當發(fā)電工人。1999年國家實行"兩網(wǎng)一同價"改革后,小王進入國家電網(wǎng)淮土供電所當電工。家里雖然不算富裕,可小日子過得和和美美。
天有不測風云。2000年6月12日,王金長來到淮土鄉(xiāng)五星村一農(nóng)戶家拆裝電表,不幸從6米多高的樓梯上摔到一樓地板上,頭部正好碰到一塊大石頭,就此離世,年僅27歲。他的女兒只有6歲,妻子張伍金還懷著8個月的身孕,家中尚有爺爺奶奶、父親母親4位老人。作為這一大家子的頂梁柱,王金長就這樣倒下了。張伍金得到噩耗,如同五雷灌頂,一時不省人事,沉浸在悲痛中。
兩個月后,張伍金與王金長的兒子出生了,撫育這對幼小兒女健康成長、把他們培養(yǎng)成才是張伍金掙扎著活下去的唯一希望。她青年喪夫的不幸遭遇,引起了親朋好友、鄰里鄉(xiāng)親的極大同情。寧化縣供電公司給予其慰問金,協(xié)助她處理了丈夫的喪葬之事,并把初中文化程度的她招聘進淮土供電所當任抄表工,月工資300多元。從此,張伍金挑起了照顧整個家庭的重擔。
娘家親人和閨蜜們眼看著她日漸消瘦,都勸她:"你還不到30歲,相貌也不錯,還是找一個好人家嫁了吧!頂多把一雙兒女撫養(yǎng)成人,也算對得起王金長了。"張伍金卻回答:"王金長雖然已離我而去,但我與他夫妻8年,相親相愛。他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他的爺爺奶奶就是我的爺爺奶奶,我怎么能舍他們而去呢?"
有困難、有難處,日子總還要過下去。張伍金在人生不幸中,懷著一種希望的信念往前行。
2003年春,外地未婚男子鄭士旺來到鄰村走親戚。小鄭1968年出生,聽說張伍金遭遇不幸依然孝敬老人、撫育一雙兒女,把一個殘缺不全的家治理得井井有條,既同情又愛慕,毅然向張伍金求婚,同意上門和她一起擔起贍養(yǎng)老人、撫育幼兒的重擔。從此,張伍金又有了一個完整的家。
張伍金前夫王金長的爺爺王兄光體弱多病,2012年8月10日,81歲的王兄光心臟病復發(fā),到寧化中醫(yī)院住院治療。他不僅有嚴重的心臟病,還患有嚴重的高血壓、腰椎間盤突出和白內(nèi)障,這次住院一住就是兩個月。張伍金不僅要籌措一筆上萬元的沉重的醫(yī)療費,還要細心照料病人的起居飲食。她堅持正常上下班,一下班就往醫(yī)院跑,按照醫(yī)生的囑托,每天買一些營養(yǎng)食品在家中煮好,然后趕往醫(yī)院趁熱一口一口喂給老人吃,每晚為老人擦洗身體,好言好語安慰老人安心養(yǎng)病。同室病友的家人都以為張伍金是病人的女兒,后來知道實情,都伸出大拇指夸獎張伍金。
上門女婿鄭士旺在城里做服裝生意,他把妻子的公公婆婆當做自己的親生父母、把王兄光夫婦當做自己的親爺爺奶奶來看待,與張伍金一起熱心周到地照顧4位老人的飲食起居、洗刷縫補。無論打點服裝生意再忙,他都抽出時間,與妻子一起攙扶著4位老人,到城里新開發(fā)的體育中心和北山公園走一走、看一看、散散心,把4位老人哄得像孩童一樣高興無憂。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4-29武平縣啟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進基層巡講活動
- 2014-04-25寧化縣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訪談活動
- 2014-04-25涵江區(qū)積極培育“好人土壤” 爭當好人蔚然成風
- 2014-04-17上杭縣戶籍協(xié)管員陳長林:播撒愛心的“福建好人”
- 2014-04-16福清最美海島醫(yī)生王錦萍成“中國好人榜”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