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23日廈門訊(本網記者 盧超穎)“我已經報名了愛心媽媽,只要有需要請隨時聯系我!”這樣的信息在“海滄微志愿”的QQ群里,每天都被來自天南海北的義工們不斷地刷屏著。海滄“奇跡寶寶”降生之后,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在悲劇和大愛之間,大陸義工和臺胞義工共同上演了一場“愛心接力跑”。
車禍無情,人間卻有愛。“海滄微志愿”的許多義工們在得知事故發生后的第一時間,紛紛自發來到了海滄醫院陪護“奇跡寶寶”。
臺胞義工鄭麗娟是“奇跡寶寶”的第一位愛心媽媽,在3月18日事故發生后當晚,她陪護在寶寶身邊,整宿都沒有合眼。
在醫院里,來自某家政服務公司的月嫂在得知“奇跡寶寶”的事件后辭去了工作,主動表示愿意義務的長期陪護“奇跡寶寶”。
長庚志工隊的義工們自發搜集母乳,每天定時送往醫院喂養“奇跡寶寶”。雖然搜集和消毒檢驗的過程很繁瑣,但義工們說“孩子已經沒有了母親,不能讓他連母乳都喝不上”。
更有許多媽媽們為“奇跡寶寶”送來了閩南特有的花被,寓意著寶寶能夠健康、茁壯地成長……
“‘奇跡寶寶’牽動著大家的心,我每天都被感動著。”海滄區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黃曉軍講述了這么一件事。
在“奇跡寶寶”降生后的第三天,黃曉軍的辦公室來了一對耄耋老人。兩位老人相互攙扶著,從包里拿出了兩個信封。一個裝著老人平日里省吃儉用的一萬元錢,另一個裝著兩千元錢,“我兒子工作太忙了來不了,這是他的一點心意。” 臨走時,老人們囑咐著要讓“奇跡寶寶”好好長大。
黃曉軍告訴記者,現在“奇跡寶寶”的生命體征總體上是平穩的,救治過程也會更加順利。海滄醫院已經組織醫生對寶寶進行會診治療,不過初步診斷治療結果大概需要7天才能出來,也就是說,大約下周一,寶寶顱內出血的初步診斷結果就會出來。
在三天時間里,已經募集到了34萬多元的治療費用。并且有50多位義工報名愛心媽媽,他們也將從育兒經驗、身體和精神等方面進行嚴格篩選。
此外, 海滄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還組建了心理危機干預小組,為“奇跡寶寶”親人進行心理輔導。
當了解到寶寶家中還有一個6歲的姐姐和4歲的哥哥時,小組專門抽調了兩名經驗豐富的心理志愿者,為姐妹倆進行心理危機干預。
“爸爸帶媽媽去生弟弟了,要過一陣子才回家,我要照顧好弟弟。”小姐弟倆并不知道,他們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了。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心理志愿者們通過游戲交流了解孩子目前的心理狀態,潤物無聲地為姐弟倆進行了心理關懷。志愿者還與孩子的老師、家屬進行了溝通,教會他們如何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將危機事件的傷害減到最小。
在臺灣擁有十多年認輔經驗的義工王欲荷也加入到了危機干預小組中。“這兩個孩子目前是最需要關注的,尤其是孩子們的心理動態。孩子有時候比我們想象中敏感。如果他們表現得特別乖,不吵不鬧,更需要引起親屬關注。”王欲荷表示,“我們正在制定計劃,針對孩子不同階段的特點進行心理干預。另外,其他家屬方面的心理干預我們也將介入。”
![]() |
![]() |
責任編輯:盧超穎 |
- 2014-03-24兩岸大愛匯聚,托起“奇跡寶寶”生的希望
- 2014-03-20廈門義工媽媽到醫院輪流照看“奇跡寶寶”
- 2014-03-17海滄區“微志愿”黨員志愿者進村送溫暖
- 2014-03-13海滄首創“自助式”家長會 父母子女共簽心愿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