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朱熹家訓
?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有德者,年雖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于我,我必遠之。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隨遇而安之。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處世無私仇,治家無私法。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勿稱忿而報橫逆,勿非禮而害物命。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子孫不可不教,僮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禮也;聽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體,飲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無也,可不慎哉!
?【朱熹簡介】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號晦翁。繼孔子之后,最具影響力的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閩學和中國文化主要代表人物,世稱朱子,從朱熹祖父起即定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長期在武夷山、建陽等地著書講學。十九歲中進士,任同安縣主簿、漳州知州、荊湖南路安撫使,官至煥章閣待制兼侍講。主要著作有《四書集注》、《周易本義》等五十多部。從元代開始以朱熹《四書集注》作為科舉教材。朱熹繼承發揚孔子思想,集孔子以來思想文化之大成,建構了集儒、佛、道學為一體的思想文化體系。朱熹重視家教,創作《家訓》、《家禮》,成為普遍的家教方法。他以《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基本思想為遵循,尤其是將“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具體化平民化普及化,明確了個人在家庭、社會中的地位和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對中國優良家教的形成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4-01-28長泰縣送“家訓”慰問好人
- 2014-01-28華安縣:各類道德模范喜獲名人家訓書法作品
- 2014-01-27關于開展優秀家訓書法作品征集與展示活動的通知
- 2014-01-26福建省印發名人家訓書法作品供群眾張貼懸掛
- 2014-01-26楊億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