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同志自覺遵守黨紀國法,不論在哪家單位、哪個崗位都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強的奉獻精神,在本職崗位上做出了較好的成績。該同志2001年2月來我校工作,先后在辦公室、黨委辦公室和工會從事行政、黨務及工會有關工作,在學校的施埔校區校史展覽室建設、業余黨校建設與管理、創建福建省文明學校(第八屆至第十一屆)和全國模范職工之家等各項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貢獻,還兼任廣告教研室(現更名為藝術設計教研室)教師,教學作風和方法深得所教班級學生的認可與喜歡。入校12年來,先后被評為學校先進教育工作者10次,學校優秀教師2次,學校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黨務工作者各1次。
林濤同志有一個崇尚文明,相愛和諧的家庭。夫妻結婚10多年來,遵紀守法事業有成,家中老人安享晚年,孩子聰明好學上進,是一個和睦的五口之家,深受單位同事、親友鄰里的好評。2013年3月,該家庭獲得省直機關"五好文明家庭"稱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家庭生活中,林濤夫妻敬老愛幼,在精神生活上盡力給予老人家關心和體貼,積極創造條件讓他們享受晚年的樂趣。林濤的母親1999年由于風濕性心臟病引發腦血栓,導致身體右半邊全部癱瘓,個人生活無法自理。十四年來,為了便于照顧偏癱的母親,他主動與父母親住在一起,妻子也盡心盡力協助他照顧母親。由于平時上班忙,照顧母親的任務自然落在了日漸年邁的父親身上,夫妻倆與心不忍,每逢周末他們總是動員父親外出參加活動,卸下疲憊、放松心情,他們則留在家里照顧母親。孩子出生后,夫妻倆深刻地認識到父母對子女負有撫養和教育的責任,要把對下一代的關愛建立在科學和理性的基礎上,把對子女的感情與培養孩子的人生觀、道德觀以及科學文化知識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講究原則、講究方法、講究技巧。健康的家庭需要一個健康的環境才能得以健康的發展和延續,夫妻倆始終把對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從孩子小學一年級起就經常與孩子溝通交流,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從不溺愛孩子,為了使孩子能夠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夫妻倆孝敬老人、互敬互愛、言行一致,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品位,為孩子做出了榜樣。在這個家庭里,他們做為子女尊重孝敬長輩,做為父母關心愛護孩子,共同營造了一個溫馨和諧、健康向上的文明家庭,成為一對同事和鄰里贊美、羨慕的模范夫妻。
和睦的家庭能給每一個家庭成員帶來健康、智慧和前進的力量。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夫妻倆淡泊名利、不慕新潮,勤儉節約,在家談論國事、家事、工作事,都努力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不行",以自己的正確言行影響孩子、感染孩子、帶動孩子。他們從不搞封建迷信,更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自2001年一家人共同生活在一起以來,夫妻倆對待兩位老人都十分尊敬和孝順,不僅生活上悉心照顧,家中大小事也時常征詢老人的意見,使他們覺得在家里有地位,倍受子女尊重,進而心情愉悅、樂觀豁達、健康長壽。在10多年家庭生活中,他們夫妻已經取得共識,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處理好夫妻關系,因為夫妻關系在家庭中起到核心作用,是家庭幸福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處理家庭事物時,他們夫妻都能平等對待、共同磋商,只要對方是合理的建議,總能求大同、存小異,做到辦每件事情雙方都心情舒暢。
有一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一個美滿的家庭之所以能讓每個成員都感到幸福,是因為這個家庭有一個積極健康、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有一個相互理解、和睦相處的生活氛圍,有一個熱愛生命、珍惜家人的生活心態。在家庭活動的內容上,不能滿足于賺大錢、干家務、帶孩子、孝敬老人,層次還要不斷提高,方式也要多樣化,只有不斷增加文化元素和社會交往,與同事、鄰居、親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才能給家庭生活不斷注入新內容、新感受。一個家庭物質生活富不富裕并不重要,但有了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就達到了一種文明的境界。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2-04“感動廈門”評選規格升級 廈門好人將獲最高褒獎
- 2013-11-27"廈門好人幫扶基金"為英雄開戶 張涵收9萬多愛心款
- 2013-11-26珍惜現在 讓好人的付出變得值得
- 2013-11-26好人變成"肇事者" 拷問的不僅是良知
- 2013-11-26“好人好報”這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