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茂鎮松林村大坑自然村一個普通農家里,一位中年婦女一手端著碗,一手拿著筷子,不時地向躺在床上的丈夫喂面條……,這一情一景,2900多個日日夜夜不停地重復著,可這其中的艱辛,只有張發姬自己才能體會到。
張發姬一生中永遠也不會忘記,2004年,那是6月的一個傍晚,張發姬和丈夫姜承棉干完農活回到家,姜承棉便上二樓換衣服,由于因為體力不支,失去重心,從樓梯上跌了下來,昏迷不醒,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將丈夫送到夏茂衛生院治療,不久又轉院到沙縣、福州醫院治療,在花去借來的數十萬元醫藥費后,無奈之下,她將無法治愈,半身不遂的丈夫拉回了家,丈夫的命雖然保住了,但他卻永遠也站不起來了,腰部以下無知覺,終身完全依賴護理。從此,照顧丈夫成了張發姬生活的全部。就這樣,張發姬開始了9年含辛茹苦的艱難生活。每天凌晨5點多就起床了,做飯、洗衣、收拾房間、農活等,繁重的生活重擔全部壓在了張發姬瘦弱的雙肩上,壓得她幾乎喘不過氣來。丈夫生活不能自理,一日三餐都要親手喂到丈夫嘴里,清理大小便,不時為他翻身,為他按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9年來不曾睡一個安穩覺,夜深人靜時,也常常心酸得掉下眼淚,可是一看丈夫可憐巴巴的眼神,回顧著他們曾一起辛勤了地操持著這個家,一起幸福地許下百年偕老的諾言,她就堅強起來了,覺得即使做不成比翼鳥,也要做一對患難夫妻。丈夫倒下了,家里所有的經濟來源全靠張發姬一個人承擔,成了家里的頂梁柱。學業出類拔萃正在沙一中念高一的兒子姜建平,懂事的他只好選擇輟學外出打工,貼補家用,到現在,每當兒子說到同學考上大學,找到好工作羨慕的樣子,張發姬那愧疚的淚水就情不自禁地向下滴。
9年多來,她雖備嘗艱辛,卻從無放棄的念頭,依然用愛堅持著,依然在不懈演繹著賢妻的角色,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結婚時倆人的承諾,印證著美德。在她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一位傳統女性在面對家庭災難時的不屈不撓、從容淡定,她將一生中最寶貴的年華毫無保留地獻給了她的丈夫,在當地,提起張發姬,許多人贊不絕口。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10-31好人主義要不得
- 2013-10-31“好人”有啥“好”?解析道德模范、身邊好人
- 2013-10-31以好人為榜樣 唱響崇德向善 "好聲音"
- 2013-10-31好人就在身邊
- 2013-10-31就是要“千方百計讓好人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