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章仔鈞家訓
1、原文:
傳家兩字,曰耕與讀;興家兩字,曰儉與勤;安家兩字,曰讓與忍;防家兩字,曰盜與奸;敗家兩字,曰嫖與賭;亡家兩字,曰暴與兇。
休存猜忌之心,休聽離間之言,休作生憤之事,休專公共之利。
吃緊在盡本求實,切要在潛消未形。
子孫不患少,而患不才;產業不患貧,而患喜張門戶;筋力不患衰,而患無志;交游不患寡,而患從邪。
不肖子孫,眼底無幾句詩書,胸無一段道理。神昏如醉,體解如癱;意縱如狂,行卑如丐。敗祖宗之成業,辱父母之家聲;鄉黨為之羞,妻妾為之泣。豈可入吾祠而祀吾塋乎,豈可立于世而名人類乎哉!
戒石具左,朝夕誦思,切記切戒。
2、譯文
"耕"、"讀"兩字是為傳家之寶,
"儉"、"勤"兩字是為發家之道,
"讓"、"忍"兩字是為安家之本,
"盜"、"奸"兩字是為居家必防,
"嫖"、"賭"兩字是為敗家之路,
"暴"、"兇"兩字是為亡家之源。
不要存在相互猜忌,互不信任的心思,不要聽挑撥離間的言語,不要做發生怨恨的事情,不要專想占公共的利益。切實要做到竭盡心力,深索事物的根源和根基,追求實事求是,切要的是專心消除沒本的形態。
子孫不憂慮少,而是憂慮沒有才能;家產不憂慮貧乏,而是憂慮喜愛鋪張門戶;體力不憂患衰弱,而是憂慮沒有志氣。結交朋友不是憂慮少,而是憂慮跟隨、追隨不正當、不正派的人。
不賢的子孫,眼底下沒有幾句詩書,胸中沒有一段道理,神志昏昏如醉,身體解散如癱瘓了一樣,意志放縱如狂人,行為卑鄙如乞丐。敗壞了祖宗的完成的事業,侮辱了父母的家聲。鄉里為你而羞愧,妻妾為你而哭泣。難道你可進入我的祠堂,到我墳墓祭祀嗎?難道你可立于世上而又可以稱為人類嗎!
戒言刻石具在左,你們早上、晚上都要誦讀思考,切切要記著,切切要警戒。
3、章仔鈞事跡簡介:仔鈞(868-941年),字仲舉,號彰良,浦城人,他出生于唐末亂世。乾寧三年,唐昭宗任命王潮為威武軍節度使,王審知為副使。次年王潮病死,王審知接任節度使,從此開始總掌福建軍政長達30年。此時的章仔鈞年及三十,已娶浦城北鄉仙陽練村富戶練氏之女練寯為妻。練氏 比章仔鈞小四歲。練寯為人賢而多識,平日相夫教子,善斷是非,世稱練夫人。
章仔鈞出仕之前,"居鄉里有德行,沉默大度,好學不倦"。其時諸藩競請他為官,但都以"性情放曠,不可拘以軒冕"而拒絕,實際上是恥于為伍。
唐末天佑年間,年近四十的章仔鈞決定出山到福州拜見王審知,并獻上戰、攻、守三策,頗受賞識。王審知乃向中央朝廷薦舉,授予章仔鈞檢校太傅、高州刺史、西北面行營招討制置使之職,撥給兵卒五千駐守浦城西巖山。章仔鈞坐控兩浙之沖,面對南唐、吳越的虎視眈眈,忠實地為王審知把守福建北大門,時間長達二三十年,使七閩得以保障。
一次,南唐一姓盧的將領率兵來犯。章仔鈞奮起組織抗擊,同時派出兩名心腹軍校邊鎬、王建封往建州搬兵救援。南唐軍隊戰敗撤回江西,而邊、王二校因大雨阻滯,搬兵誤期一日,按軍法應處死。但在章仔鈞默許下,由練夫人出面私下將二校釋放,并給盤纏讓二人離營逃生。邊、王遂投南唐,后來成為南唐的重要將領。
4、芝城之母故事:后晉天福三年(941年),章仔鈞病逝,安葬于浦城西巖山下余樂村。練夫人乃隨子遷居建州城(今建甌市)。此時,距王審知去世已十六年。在王審知死后這十幾年中,其子女爭權奪位,互相殘殺,將休養生息了三十年的福建又攪得動蕩不安,元氣大傷。其子建州刺史王延政與在福州稱帝的王延曦也鬧得兵戎相見,王延政索性也在建州自封皇帝,國號為"殷",當起"四縣天子"(因為實際上他只擁有建州附近四個縣的地盤)。
南唐李璟政權見福建已亂成一團,遂以查文徽為帥,任命邊鎬為招討使、王建封為先鋒橋道使,率兵攻入閩北,團團圍困建州。邊、王打聽到當年救命恩人寓居城中,于是找到練夫人居處,向她拜謝救命之恩,并給予旗幟作為標識,請她掛在自家門外,以免破城殺戮時被誤傷。練夫人慨然拒絕,說:建州城內十萬無辜百姓如果得不到保全,一家獨活有何意義?不如先自從自家開刀。兩位將領感于練夫人、章仔鈞的恩義,乃下令禁止屠城。這就是歷史上世代相傳"練夫人保全建州城"的故事。
南唐保大十年,練夫人高齡病逝。建州百姓公議將其安葬城內府衙大堂之后,并建造"全城陰德祠",尊為"芝城之母",春秋祭拜。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