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億家訓
(一)原文
敦孝悌,睦宗族。尚勤儉,安生理。
完國課,戒睹博。嚴婚娶,禁爭訟。
旌讀書,獎忠烈。保墳墓,儆非為。
繼絕世,謹教訓。安本分,循天理。
譯文:要孝順父母,敬重兄長,宗族要和睦。崇尚勤勞和節儉,從事任何職業都要安心。國家稅收要完成,賭博要禁戒。對婚娶要嚴肅,禁止與人爭論訴訟。表彰讀書的弟子,褒獎英烈。對先祖墳墓要保護,儆戒胡作非為。接續斷絕的家族,要用謹慎的態度對待教訓,要守本分,規矩老實,遵循自然法則。(摘自2002年版《八閩三楊匯譜》)
(二)原文:童稚之學,不止記誦,養其良知良能,當以先入之言為主。日記故事,不拘今古,必先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事,如黃香扇枕,陸績懷橘,叔敖陰德,子路負米之類,只如俗說,使曉以道理,久久成熟,德性若自然矣。
譯文:孩童的學習,不僅要記得,朗讀,而且要培他的天賦,道德觀念和良好的才能,應當以先聽進的話為主,不聽取后來的話。每天記典故、舊事、成例等故事,不管是古今,但一定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等事為先。如:東漢時的黃香,9歲時,母親去世,盡心侍奉父親,夏天醒暑炎熱,他總要拿扇子把父親睡忱席扇涼,冬天,天寒地涼,他便用自己的體溫把父親的床被焐熱。三國吳時,有個人叫陸續,6歲時,在江西九江袁術家中做客,袁術拿出橘子招待他,陸續偷偷把三只橘子揣到懷里。起身告辭時,三只橘子從懷中掉到地下,袁術問他,為什么要往懷里揣橘呢,他立刻跪在地上回答說,我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帶幾只給母親品嘗。楚國孫叔敖幼年時,遇見一條長兩個頭的蛇,便殺死并埋了。回到家里叔敖哭起來,他的母親問他為什么要哭,叔敖回答說:聽說看見長兩個頭的蛇的人是要死的,剛才我看見了兩頭蛇,所以害怕我會離開母親而死去。母親問他蛇在何處,叔敖說:我擔心別人再看見它,把它殺了并埋起來了。他的母親說:我聽說默默行善的人老天會報告他的好處的,你不會死的。叔敖后做了楚國令尹,還沒上任,人們就知道他是個仁德寬厚的人。孔子的學生子路,經常趕到百里之外為父母買米,并親自背回來,等等。這些民間流傳的故事,并通過這些故事使道理明白,時間長久以后,就會有效果,道德性情就自然而成了。
(三)楊億事跡簡介:
楊億(974-1020年),字大年,浦城長樂里(今仙陽鎮)人。7歲,能寫文章,與客人談論很老成。11歲時,進朝試詩賦5篇,億下筆就成。宋淳化(990-994年)中,封為太常寺奉禮郎,留居秘閣讀書。隨后又獻《二京賦》,皇帝賜他進士及第。次年二月,任直集賢院。宋至道二年(996)春,升任著作佐郎。由于太宗稱贊億的文章,當時公卿的表疏多請億代寫。
宋真宗即位,任億為左正言,命他參與編修《太宗實錄》。全書80卷,億獨力完成56卷。書成,楊億求任地方官,出知處州(今浙江麗水)。不久入朝任左司諫、知制誥。宋景德二年(1005),楊億判史館。真宗詔王欽若與楊億修《冊府元龜》,其次序體例皆億所定。景德三年,楊億任翰林學士,同修國史,定其體例。大中祥符(1008)初任兵部員外郎、戶部郎中。大中祥符六年,《冊府元龜》編成。此書一千卷,對宋以前史籍的輯佚、校勘和整理較有價值。楊億文風雄健,才思敏捷,歐陽修稱他"真一代文豪也"。楊億在編修《冊府元龜》時創西昆體,編《西昆酬唱集》,這一詩歌流派,在北宋詩壇統治近半個世紀。
楊億剛介耿耿直,疾惡如仇,崇尚名節,不迎上意。由于楊億數次抵觸皇帝旨意,王欽若等人乘機挑剔楊億過失,億被降為太常少卿,分司西京,同意在居地療養。大中祥符七年,病愈,出知汝州(今河南臨汝),后入朝為參詳儀制副使,知禮儀院、制秘閣、太常寺。天禧二年(1018)為工部侍郎。次年權同知貢舉,因考較差謬,降為秘書監。天禧四年,又任翰林學土,兼史館修撰、判館事、權景靈宮副使。楊億身體素贏弱,再加憂郁,是年十二月病卒。卒后,于景佑元年(1034)詔贈禮部尚書,謚"文"著作有《武夷新集》《楊文公談苑》《西昆酬唱集》等194卷。《宋史》有傳。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