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今年1—6月思明區共投入14.73億元用于改善民生,占財政支出的67.88%。思明的文明創建的科學發展之路,重在給百姓更多實惠。
在鴻山公園對面,有一個大約60平方米的“街心小公園”,每當到了下午,附近居民就自帶茶具、棋盤、針線活來到小公園,三三兩兩地聚在一塊兒“話仙”(閩南語:聊天)。然而,誰又能想到,去年這里還是一片雜草叢生的灌木叢?
思明區想民所想,于2012年7月動工改造,不僅在小公園內種上了鳳凰木、彩葉朱蕉、鳳尾珍珠、雞蛋花等各式各樣的花草樹木,還鋪上小石子路。“一個字好,兩個字很好,三個字非常好!”三年前來思明區鴻山新村定居的哈爾濱老太太周立敏爽朗地笑著,“跟著兒子來廈門定居對了,在思明區養老更是對了!”
就像天際燃起的赤云,思明區的為民、惠民工作滿足了每一個思明人對美好生活的無限遐想。
今年5月,思明區成立全市首家“民生110”服務中心,該平臺與32個部門聯動,以熱線(市話968180)、網站(www.968180.com)、窗口為依托,為轄區群眾提供24小時各類民生事項的咨詢、救助服務。值得一提的是,思明區還免費為“三無”老人或孤寡老人安裝智能“居家寶”,讓“民生110”平臺及時收集、反饋老人狀況,并及時進行處理。“這就是‘電子保姆’嘛!”不久前因困倦睡了過去,而引起系統報警的老人李瑞堯感動地說道,“系統好,‘民生110’的工作人員更好!他們的關懷讓系統更加有人情味了!”
思明區還成立12個慈善分會,建成10個街道殘疾人職業援助中心;充實“愛心超市”、“愛心課堂”、“愛心餐”、“愛心小屋”等一系列愛心品牌,讓更多群眾受益文明創建新成果;加大資金投入,實施老舊居民小區改造工程,為一批老舊小區完善市政配套設施,增設電子防盜門和樓宇對講系統,開展景觀綠化、建筑外立面整治和休閑康體設施建設。一系列為民創建活動,讓幸福“看得見、摸得著”的同時,也提升了文明創建工作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