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區區長黃喬生授予市民舒偉國“見義勇為模范”牌匾。
●“愛心”系列品牌
2004年5月,思明區在全國首創“愛心超市”,倡導“讓有困難的人群有尊嚴地接受饋贈”。這一做法很快在廈門市得到推廣。9年多來,共有1200多個困難家庭持續得到幫助,受益人數達4.9萬多人次。“愛心超市”被授予“第三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福建省八閩慈善獎”等榮譽稱號。“愛心超市”還延伸出愛心系列品牌,形成11個“愛心超市”、26所“愛心網校”、6個“愛心課堂”、12個“愛心餐桌服務點”、40個社區“愛心基金”,“愛心小屋”,成為全方位、各具特色的愛心聯動品牌。
●城市義工
2012年6月,思明區在廈門市率先建立“城市義工”隊伍,堅持每周六開展一次不同主題的“感恩生活愛心思明——城市義工志愿行動”,并于每周三通過廈門日報、廈門晚報刊登預告活動內容等,讓市民自愿報名參加。迄今為止,已成功舉辦60多場“城市義工志愿行動”,招募社會義工1000多人,參與活動達3000多人次。同年12月22日,該區成立了城市義工協會,強化義工自我管理,推動志愿服務活動常態化,并把城市義工志愿行動與建設美麗廈門相結合,為之提供新載體;與德育教育相結合,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提供新平臺;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相結合,為文明創建工作提供新機制。城市義工被評為“最美廈門人”。
●學習型組織建設
為深化學習型機關創建工作,提高干部隊伍綜合素質,2012年2月20日,思明區正式啟動倡導“開智、引智、用智”理念的“智慧·講堂”,通過定期邀請國內一流專家、頂尖學者和知名人士前來,圍繞中心大局、民生福祉、全面提升思明人的素質等專題進行傳道、授業、解惑,迄今為止,共開展了13場專題講座,累計有約6500人次的黨員干部參加學習。并在10個街道全部建立“智慧·講堂”學習站。全區現有1個國家一級文化館、1個市級“學習型黨組織示范點”、2個市級“理論進基層示范點”。10個街道均有市民教育中心、社區文體活動中心,96個社區均有教學點,在全區實現了黨員群眾學習陣地全覆蓋。
●校園道德講堂
思明區創新教育方式,擺脫說教式的枯燥,讓孩子們通過唱歌、看片、聽故事感受“道德力量”,注重知行合一,增設“一個善舉”環節,促進知行轉化,引導廣大未成年人爭做新時期雷鋒精神的傳播者和踐行者。比如民立小學的“校園拍客”、外附小的“環保小衛士”、金雞亭的“HAPPY”笑臉墻等活潑的教育形式,讓更多中小學生走進校園道德講堂。思明區加強“校園道德講堂”建設促進知行合一的經驗也在中央文明辦主任培訓會上進行了推廣。
●夢想田園
2012年9月,思明區在檳榔小學利用校園荒地設立“夢想·田園”校園實踐基地,讓學生親身體驗、了解種植知識,明白夢想的實現需要踏踏實實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用勤勞的雙手成就精彩人生。思明區在全區中小學校推廣夢想田園,為學生們提供一個實現夢想的平臺。
●文明小博客
“文明小博客”作為一種通過引導學生健康上網、快樂寫博,運用網絡媒體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方式、新途徑,起源于思明區嘉濱小學。中央文明辦未成年人工作組專程到思明區進行實地調研,并將“文明小博客”納入全國未成年人指數測評體系。目前,思明區53所中小學都參與了此項活動,廈門全市已有300多所中小學、5萬多名學生參與“文明小博客”活動。
●圓夢助學
2013年7月15日,思明區全面啟動“圓夢”助學資助工作方案,每年為轄區內所有低保及低收入家庭的就學對象根據小學至研究生的不同就學階段,提供800到1萬元的助學資金,以幫助他們解決因學費、生活費等經濟方面的原因而難以完成學業的問題,確保全區所有困難學子都能順利完成學業。據初步統計,目前該區低保戶和低收入家庭成員各類在校就學人數達1184名,思明區每年給予資助約500萬元。
●見義勇為機制
為弘揚社會正氣,倡導文明新風,思明區在發放10萬份問卷調查、充分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于201 1年11月出臺《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的辦法》,構建八大優撫體系,將見義勇為人員檔案納入社區網格化管理,以社會化運作推進見義勇為優撫體系建設,建設社會捐獻與政府投入相結合的見義勇為基金,建立起優撫見義勇為的長效機制。
●數字城管系統
2010年,思明區數字城管系統正式投入使用,集中了社區監控、車載監控、智能手持終端和指揮中心技術,搭建了監督、管理、執法為一體的城管事件即時處理平臺,實現城區“精確、高效、全時段”的管理。
●老舊城區改造
思明區加大資金投入,實施老舊居民小區改造工程,為一批老舊小區完善市政配套設施,增設電子防盜門和樓宇對講系統,開展景觀綠化、建筑外立面整治和休閑康體設施建設,形成整治、規范、完善、提升、鞏固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