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道德講堂
思明區創新教育方式,擺脫說教式的枯燥,讓孩子們通過唱歌、看片、聽故事感受“道德力量”,注重知行合一,增設“一個善舉”環節,促進知行轉化,引導廣大未成年人爭做新時期雷鋒精神的傳播者和踐行者。比如民立小學的“校園拍客”、外附小的“環保小衛士”、金雞亭的“HAPPY”笑臉墻等活潑的教育形式,讓更多中小學生走進校園道德講堂。思明區加強“校園道德講堂”建設促進知行合一的經驗也在中央文明辦主任培訓會上進行了推廣。
●夢想田園
2012年9月,思明區在檳榔小學利用校園荒地設立“夢想·田園”校園實踐基地,讓學生親身體驗、了解種植知識,明白夢想的實現需要踏踏實實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用勤勞的雙手成就精彩人生。思明區在全區中小學校推廣夢想田園,為學生們提供一個實現夢想的平臺。
●文明小博客
“文明小博客”作為一種通過引導學生健康上網、快樂寫博,運用網絡媒體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方式、新途徑,起源于思明區嘉濱小學。中央文明辦未成年人工作組專程到思明區進行實地調研,并將“文明小博客”納入全國未成年人指數測評體系。目前,思明區53所中小學都參與了此項活動,廈門全市已有300多所中小學、5萬多名學生參與“文明小博客”活動。
●圓夢助學
2013年7月15日,思明區全面啟動“圓夢”助學資助工作方案,每年為轄區內所有低保及低收入家庭的就學對象根據小學至研究生的不同就學階段,提供800到1萬元的助學資金,以幫助他們解決因學費、生活費等經濟方面的原因而難以完成學業的問題,確保全區所有困難學子都能順利完成學業。據初步統計,目前該區低保戶和低收入家庭成員各類在校就學人數達1184名,思明區每年給予資助約500萬元。
●見義勇為機制
為弘揚社會正氣,倡導文明新風,思明區在發放10萬份問卷調查、充分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于201 1年11月出臺《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的辦法》,構建八大優撫體系,將見義勇為人員檔案納入社區網格化管理,以社會化運作推進見義勇為優撫體系建設,建設社會捐獻與政府投入相結合的見義勇為基金,建立起優撫見義勇為的長效機制。
●數字城管系統
2010年,思明區數字城管系統正式投入使用,集中了社區監控、車載監控、智能手持終端和指揮中心技術,搭建了監督、管理、執法為一體的城管事件即時處理平臺,實現城區“精確、高效、全時段”的管理。
●老舊城區改造
思明區加大資金投入,實施老舊居民小區改造工程,為一批老舊小區完善市政配套設施,增設電子防盜門和樓宇對講系統,開展景觀綠化、建筑外立面整治和休閑康體設施建設,形成整治、規范、完善、提升、鞏固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