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首頁
>
思明城市義工志愿行動周年專題> 媒體聚焦
愛,讓廈門更美麗
http://www.caoliu14.com 2013-03-06 16:22:59 來源:福建日報
常態長效——提升城市幸福指數
4日,林女士經過環島路音樂廣場上,被三顆掛滿了粉紅色的小卡片的彩樹吸引住了,她不僅駐足觀看。“我想要一盞臺燈,你能幫我實現愿望嗎?謝謝叔叔阿姨,你們幫了我的學習,謝謝!”看著歪歪扭扭的字,林女士的眼睛濕潤了,她取下心愿卡,快步走到工作人員面前,“請問怎么幫助這名孩子?”“您好,您先登記一下,稍后我們會與您取得聯系。”話音剛落,林女士便“刷刷”兩筆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和聯系方式,她告訴記者:“每天傍晚下班后來環島路撿撿垃圾已經成為了我的習慣,今天看到這顆心愿樹,我一下就覺得我是有責任幫助這些孩子們的。”
與林女士有著一樣想法的市民還有很多,當天三顆心愿樹上的195張卡片,在短短20分鐘內就被取走了46張,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之后還會到中山路繼續這段“心愿之旅”。
“要將學雷鋒活動持久化、常態化,當雷鋒精神深入人心,成為生活方式一部分的時候,城市的文明程度就會提高,生活質量也會提升,幸福感更是節節高。”于偉國書記說。
置身于廈門,常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景:幾百名志愿者常年到公園景區、公交站點、小區街巷、交通路口等各類公共場所開展文明引導志愿服務活動;50名志愿者帶著抹布來到筆山洞一點一點地擦掉筆山洞內的涂鴉;軍醫便民服務團為200多名孤寡、空巢老人進行健康體檢;“愛心網吧”、“愛心助學”、“愛心鈴”、“愛心理發”、“愛心講壇”、“愛心漂書”等愛心系列活動在全市開展……“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志愿者,在廈門生活,太幸運,太幸福了!”家住豆仔尾7號的李玉阿姨笑著說。
如今,廈門將志愿者活動化“零散”為“整體”、變“被動”為“主動”、由“臨時”到“長效”, “愛心廈門”的樓層越蓋越高,越蓋越扎實,為提高文明城市創建水平和率先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會貢獻出了一份力量。
責任編輯:盧超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