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平凡的人生走好了就不平凡——訪“辛苦我一人,方便千萬家”的全國勞動模范徐虎
徐虎(中)和工友在一起。資料圖片
徐虎事跡
徐虎,1950年生,1975年進入上海市普陀區中山北路房管所工作。在水電修理工的崗位上,他多年如一日,利用休息時間主動為居民排憂解難,用“辛苦我一人,方便千萬家”的精神,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雷鋒之歌。他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從1989年開始連續五屆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2009年,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一輛“老坦克”(破舊的自行車)、一個“全天候”報修箱,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鏡,一張真誠的笑臉,十幾年穿梭在弄堂街坊,隨叫隨到,風雨無阻——上世紀90年代,一位普通的水電修理工感動了中國,他叫徐虎,利用業余時間義務為居民服務,被親切地稱為“晚上十九點鐘的太陽”。十多年過去了,這位新時代的“活雷鋒”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對于“雷鋒精神”,又有著怎樣新的體悟?記者日前采訪了徐虎。
“我是一個普通的人,這么多年為民服務的平凡工作,雖然讓我放棄了許多,但我的精神生活卻是十分豐富的,這也是一直以來雷鋒精神對我的激勵。”見到記者,徐虎開門見山。1975年,徐虎被分配進上海市普陀區中山北路房管所當水電工,“那時,我只有一個想法,就是努力工作,做一名好工人。于是,我認真學習水電工技術,碰到住戶報修,總是一喊就到,及時解決。久而久之,體驗到了為人民服務帶來的幸福,感到了我所從事的工作的內在價值。”
1985年6月23日,徐虎清楚地記得這個日子。這一天,他掛起了第一只“夜間報修箱”,從此,一掛就是十多年。期間,遇到過困難,受到過“排擠”,遭到過質疑,但徐虎說,他相信,只要真心誠意為住戶服務,就一定能夠獲得理解和信任。十多年來,每晚七點,他的開箱為民服務沒有一天間斷。“中國有個成語叫‘守信如潮’。朋友之間交往,應該恪守諾言、守信用,何況是我對居民做出的承諾呢!”徐虎鄭重地說。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3-04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電視電話會議強調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
- 2013-03-04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郭明義同志“當代雷鋒”榮譽稱號
- 2013-03-04福建省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會議在福州召開
- 2013-03-04福州開展7項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 建設美麗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