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站出來,你就是好樣的——華山搶險英雄談雷鋒精神傳承
1983年華山搶險場景。謝雄攝(原載《光明日報》1983年5月29日1版)
華山搶險英雄集體事跡
1983年5月1日,人頭攢動的華山千尺幢上發生嚴重險情,一位中年工程師被游人擠離了臺階,引起連鎖反應,十余名游客急速地直往下掉,正在這里游山的第四軍醫大學學員王強、李博、趙建華、王連剛、徐軍、石俊、楊海濤、應可滿、武若君、胡湖、雷偉11人自發組織起來,冒著自身被砸傷、撞落的巨大危險,奮力搶救從崖梯上跌落下來的十余名負傷游人。在百尺峽,他們冒著被擠落的危險,帶頭并組織游人筑起一道50多米長的人墻,屹立在懸崖的邊沿,保護千百名嚴重擁塞的游人全部疏散,安全下山。隨后,他們以非凡的毅力,沿著艱險的山路,將幾名重傷員抬到安全地帶,運用所學醫學知識,為傷員緊急救護,并急送醫院,使其脫離險境。
搶險事件發生后,光明日報及時組織記者奔赴陜西采訪,連續發表多組報道,引起強烈反響。
1983年9月,解放軍總政治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聯合召開“華山搶險英雄集體表彰大會”。團中央授予華山搶險英雄集體“全國新長征突擊隊”稱號,11名搶險學員被授予“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稱號。
每當看到聳立在校園中的華山搶險英雄戰斗集體雕像時,現任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骨科醫院副院長兼脊柱外科主任雷偉仍會心潮澎湃、激動不已,因為他就是當年搶險英雄戰斗集體的一員。
“歷史不經意間就把我們推到了潮頭,那一瞬,作為軍人,尤其是軍醫大學學員,我們必須毫不猶豫地站出來。”回想當年,雷偉說:“華山搶險已經過去30年了,當初的同學天南海北,有高校的領導,有學界的知名專家,但這段經歷是我們共同的精神財富、一輩子的精神燈塔。”
1985年,剛剛畢業留校的雷偉主動請纓參加邊境作戰,并光榮地成為一名陣地軍醫。在風煙滾滾的戰壕和貓耳洞里,他親眼見證了戰爭的殘酷,也決心為那些深受骨外傷折磨的戰士尋找到更好的治療手段。回校后,雷偉扎根臨床一線一直從事骨科臨床實踐與基礎研究,現在每年完成頸腰椎退變、脊柱側彎、創傷等各類脊柱手術數百例,并將這些臨床經驗融入教學中,他承擔的“野戰外科教學模式”研究課題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和軍隊教學成果一等獎。
“從改革開放到現在,下海潮、創業潮不斷更新著我們對自我價值實現的理解,但雷鋒身上體現出的豁達樂觀積極向上、無私奉獻助人為樂、愛崗敬業熱情似火等品質都是道德的要求和時代的呼喚,始終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向。”雷偉說:“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想施助于他人,關鍵時刻,只要勇敢地站出來,給需要幫助的人們伸出一只手,把心中的雷鋒轉化成實實在在的行動,你就是好樣的。”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3-03-04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電視電話會議強調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
- 2013-03-04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郭明義同志“當代雷鋒”榮譽稱號
- 2013-03-04福建省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會議在福州召開
- 2013-03-04福州開展7項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 建設美麗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