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從增強活力入手,持續抓好文明創建“細胞”工程。
堅持以創建文明縣城為龍頭,深化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豐富文明縣城創建內涵,增強創建工作活力。一是深化基層創建。深化文明單位、文明學校、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家庭以及軍(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及時修訂印發《文明單位(學校、村鎮、社區)考評細則》,出臺《武平縣創建文明單位工作動態管理辦法》,對全縣各級文明單位、村鎮、社區逐一進行規范化創建指導;創新開展了打造“五個武平”、“創建文明縣城十大工程”、“環梁野山生態文明長廊”、“八城聯創”創建活動、“讀書月”活動、街區庭院綠化、梁野文化廣場活動、文明單位為未成年人服務等一系列活動,不斷豐富創建活動內容。持續抓好新一屆文明單位(學校、村鎮、社區)申報、考評、推薦等相關工作。全縣現有第十一屆省級文明單位(學校、村鎮、社區)24個,市級文明單位(學校、村鎮、社區)67個,縣級文明單位(學校、村鎮、社區)190個,較好地發揮了文明示范帶動作用。二是推進鄉風文明。以“文明鄉鎮競賽活動”為紐帶,深入開展“十在農家”活動,大力推行“文明示范五榜”工作,提高農民素質,改善村鎮環境,普及科技和市場經濟知識,活躍文化生活,倡導移風易俗。堅持以城帶鄉、城鄉共建,經常性組織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落實城市支援農村的政策和措施,健全城鄉共建機制,動員組織省、市、縣級文明單位與行政村結對開展城鄉和諧共建,取得明顯成效。文明社區創建逐步推進,成立居家養老服務站,開展社區醫療、法律援助、娛樂休閑、圖書閱覽、家電維修、送餐上門等服務項目,受到居民歡迎;“七進社區”活動有效開展,形成了崇尚科學、鄰里互助、文明和諧的良好氛圍。認真開展“巾幗文化中心戶”、“五好文明家庭”、“潔我家園、共創文明”、“星級文明戶”等一系列創建評選活動,進一步倡導文明新風,樹立文明向上的新時代新型農民形象,全面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三是完善陣地建設。以山海協作為契機,高標準抓好鄉鎮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中心項目建設,建成十方鎮、湘店鄉、象洞鄉、東留鄉等鄉鎮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中心,為豐富當地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場所。分配使用好“綠色電腦”,把350臺“綠色電腦”分配給鄉鎮(社區)文化站、中小學校,為基層干部群眾、青少年學生文明上網、健康上網提供公益性網絡平臺。繼續培育農村文化大戶、科技大戶、民間業余劇團、農民演出隊、農民讀書社、祠堂文化,加強農村文化教育陣地建設,努力做到“十個一”:村村有一個閱覽室,一個科技文化室,一個宣傳欄,一個廣播站,一個體育健身場,一個演出隊,一個書畫室,一個老人棋牌室,一個村史展覽榮譽室,一批利用祠堂、宗廟、學校改造的文化活動場所和文化大戶,為群眾性文化活動提供了物質基礎條件。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