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從基本規范入手,持續抓好文明創建“素質”工程。
堅持以人為本,把提高市民素質作為文明縣城創建的核心來抓,從引導市民遵守基本行為規范入手,積極創新方式方法,扎實抓好廣大市民特別是未成年人的素質提升教育。一是突出未成年人。把未成年人當作素質提升教育的關鍵群體,堅持用基本規范約束未成年人,開展了文明禮儀知識宣講、“知榮辱、樹新風、我行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爭做文明禮貌小主人”、“文明禮儀伴我行”、“文明交通小使者”、“小志愿者”等活動;堅持用革命傳統教育未成年人,積極推進“網上祭英烈”、“紅歌唱響校園”、“紅色旅游”、“星星火炬代代相傳”等活動;堅持用優秀傳統文化熏陶未成年人,開展了“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編印了《國學經典讀本》,免費發放給全縣中小學生,以各種方式進行傳誦;堅持用先進典型引導未成年人,開展了“文明學生評選”、先進典型進校園等活動,不斷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堅定理想信念、培養高尚情操。深入開展校園“陽光心態”塑造、特殊未成年人幫教結對和“希望工程”、“春蕾行動”、“金秋助學”等活動,積極幫助邊緣、困難等未成年人群體。持續開展文明辦網、文明上網活動,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集中開展凈化社會文化環境活動,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教育網絡。二是突出手段創新。2010年6月在全市率先成立縣公民道德建設協會,協會在縣文明委的領導和指導下,專門組織帶領全縣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干部群眾推進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社會道德風尚,著力增強大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提高的能力,切實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協會成立兩年多來,組織開展了公益廣告宣傳、國學經典傳誦、機關單位文明禮儀教育等系列宣傳教育實踐活動,吸收團體會員169個、個人會員500多人,指導建立基層協會50多個,有效改變了過去公民道德建設由政府唱“獨角戲”的狀況,極大增強了市民參與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三是突出教育實踐。創新開辦“道德講壇”講座,定期邀請縣內外專家學者和道德典型人物等,對全縣廣大干部群眾進行理想信念、革命傳統、思想品質、道德情操、文明禮儀、責任意識、行為習慣、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識的講授,教育引導廣大市民深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結合近年來我縣先后舉辦劉亞樓將軍誕辰百年紀念活動、“夢武平”大型文藝晚會、縣文博園開園等重大活動的機遇,以及建國60周年、建黨90周年、迎十八大、“五一”、“七一”、“十一”等重要節慶日,積極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愛我家鄉、興我武平”、“迎世博、迎特奧、講文明、樹新風”、“唱響武平—紅歌大家唱”、“話說清明”、“憶先賢”、“文明武平·歡度中秋”、“國學經典誦讀”、“全民讀書月”、志愿服務活動等宣傳教育和實踐活動,抓好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及形勢政策、國情、國防和國家安全教育,引導市民遵守基本行為規則,積極傳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扎實抓好“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在各行各業、各類人群中評選表彰“十佳文明公仆”、“十佳文明職工”、“十佳文明市民”、“文明學生標兵”、“十大好母親”、“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并在全縣深入開展先進事跡巡講、巡展等宣傳學習道德典型活動,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模范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近三年我縣有7人入選全國、全省“好人榜”,市民文明素質和精神風貌都有了新的提升。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