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2】
家庭主婦變身“副會長”
黃琳娜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從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婦成為思明城市義工協會的副會長,每周還要帶領著義工朋友們一起參加各種志愿服務活動。現在的她,充滿陽光自信。
今年9月,黃琳娜成為一名城市義工。在周末的閑暇之余,她多次帶著兒子參加義工活動,讓兒子在耳濡目染中體會“為他人奉獻,自己也會快樂”的道理。8歲的兒子,自從跟著媽媽參加義工活動以來,慢慢改掉了“小皇帝”的脾氣,變得大方穩重、成熟懂事了很多。
對黃琳娜來說,她自己也感覺與人相處更融洽了,更有愛心了,臉上常掛笑容,內心充滿喜悅,對家庭和社會更有責任感,“只要是自己有能力做的,我更愿意馬上付出行動”。
“今后我要為思明城市義工寫更多的義工活動日志,拍更多的義工活動照片,好好利用新時代的宣傳利器‘微博’記錄并傳播身邊的好人好事,讓更多的人知道,并且關注和學習,認可我們的思明城市義工組織,最終加入到這個組織。” 黃琳娜還有一個小小的心愿——就是像藍永生那樣在輪渡廣場上有個定點服務攤位,擁有自己的小團隊,長期、專業地去做一項義工服務。“我可以幫助孩子閱讀寫作,我還能提供心理疏導,我的閩南語講得很地道,可以教外來的青年朋友。”
【人物3】
一個人帶動一家人
沈雅玲,港務集團一位普通的職員。半年前的每個周末她不是宅在家中,就是逛商場,找朋友。自從參加城市義工活動后,她的生活發生了變化——每周六她準時出現在義工活動現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義工的奉獻精神。 讀小學的女兒在沈雅玲的帶動下,也成為城市義工的一分子。現在一到周三,女兒歐瑋雯中午下課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問媽媽,“今天《廈門日報》登了嗎?周六去哪里?做什么?”歐瑋雯急切想獲知的消息就是思明城市義工的活動內容。 “當義工已經成為我們母女倆的習慣。”沈雅玲說,一次在開元街道殘疾人就業援助中心,女兒學著做梳子,一上午下來,她感慨“賺錢不容易”。看著女兒身上發生的細微變化,沈雅玲感到很欣慰。 參加義工活動不可避免地要犧牲部分家庭生活,然而,沈雅玲很幸運地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公公婆婆包攬了周末的家務,讓她心無旁騖地參加義工活動;老公也來了,從義務拍照到加入義工隊伍。“讓別人快樂自己也會幸福,城市義工讓我的生活更有意義。”現在的沈雅玲和歐瑋雯已經成為思明城市義工中出名的“母女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