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檔】
在周末的閑暇之余,黃琳娜多次帶著兒子參加義工活動,讓兒子在耳濡目染中體會“為他人奉獻,自己也會快樂”的道理。8歲的兒子,自從跟著媽媽參加義工活動以來,慢慢改掉了“小皇帝”的脾氣,變得大方穩重、成熟懂事了很多。
【母女檔】
讀小學的女兒在沈雅玲的帶動下,也成為城市義工的一分子。現在一到周三,女兒歐瑋雯中午下課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問媽媽,“今天《廈門日報》登了嗎?周六去哪里?做什么?”歐瑋雯急切想獲知的消息就是思明城市義工的活動內容。
6月2日,由思明區委宣傳部、區委文明辦、《廈門日報》、《廈門晚報》聯合主辦的“感恩生活愛心思明——城市義工志愿行動”正式啟動,從此,思明區的志愿服務有了新的載體。半年來,每周六,在思明區的大街小巷、社區廣場,他們幫助殘疾人朋友融入社會,慰問敬老院的老人,關愛特教學校的學生,為需要幫助的人們帶來愛與關懷,成為思明區最溫馨的場景。
活動中,“全能型志愿者”、“中國好人”王忠武,“2010感動中國人物”劉麗,“廈門十佳志愿者”藍永生等成為城市義工志愿活動的中堅力量,生動詮釋了“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精神,在這些公益先鋒的感染下,越來越多的市民甘當義工,奉獻自我,引領了“美麗廈門”文明建設的新風尚。
【人物1】
輪渡有個義工“鐵三角”
每周末,在輪渡廣場的城市義工服務點,你總能看到一位吹著哨子、揮舞著小紅旗,在馬路邊勸導交通的老人。他叫藍永生,今年64歲,是一名退休黨員,和他一起的還有于泓、尤素英另外兩位義工。他們是每周固守輪渡廣場城市義工服務點的小分隊,被親切地稱為“鐵三角”。
每周六,藍永生都要早早地從前埔坐29路公交車來到輪渡,隨身攜帶一大壺熱水。原來,有一次,一位游客來到服務點想要點熱水吃藥,他們跑遍周邊的一些商家都找不到熱水,藍永生就決定自己帶熱水提供給有需要的游客和市民。
年過六旬、腿腳不便的藍永生從不缺席一場義工活動。他坦言,自己是一個比較“怪異”的人——執著,只要是認定的事情就會一直做下去。他的這種執著也換來了家人的不理解。愛人怪他一到周末就大半天不在家,老領導也不止一次婉轉提醒道“做義工也不一定每周都去”。但藍永生耐心解釋,直至他們理解。
“人要感恩,我是帶著這種心情來參加義工活動,回報社會的。”藍永生說,輪渡城市義工服務點就是他的崗位,“如果不去,我心里會不安。我會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