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舞臺上,習近平向世人展示了他一貫的作風——務實高效。在出席意大利統一150周年慶典活動的短短一天時間里,他同20多個國家及國際組織領導人進行了友好交流互動。在訪問德國等歐洲5國期間,他出席了5場經貿協議簽字儀式,參加了6場經貿論壇,推動與各國簽訂了93項各種合作協議,總金額達74億美元。
文化是人類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習近平重視通過加強世界文化交流來推動建設和諧世界。他在2009年同默克爾一起出席法蘭克福書展開幕式致辭時提出:正是不同文化的彼此交流,才讓不同國度的人們知道了中國的孔子、德國的歌德、英國的莎士比亞。推動世界文化進一步交流,是推動人類進步與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他在2010年訪問俄羅斯時,同普京一起步入克里姆林宮大禮堂,共同為俄羅斯“漢語年”拉開帷幕。他在致辭時說,“文化因交流而豐富、心靈因交流而溝通、友誼因交流而加深”。
習近平善于運用中國文化智慧,用真誠坦率、生動風趣的語言來講清道理,化解疑慮。訪美期間,在談到“沒有先例可循”的中美關系時,他以“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來展示中國領導人的信心和魄力。面對針對中國人權狀況的質疑,他直率地說,世界各國在人權方面,“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他還形象地說,各國情況不同,道路不同,“鞋子合不合腳,只有穿鞋的人自己才知道”。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習近平常說,國與國友好的基礎是否扎實,關鍵在于人民友誼是否深厚。他曾對隨行的外交部官員風趣地說,生命在于運動,外交在于活動,中國外交官要多走出去,廣交朋友,深交朋友。
訪問老撾時,他專門安排時間會見了老撾前領導人貴寧.奔舍那的后人。貴寧有好幾個孩子都曾經在北京居住和學習過。習近平跟他們一起,愉快回憶起少年時在北京八一學校共同學習的情景,還能說出其中的薩馬諾當年的綽號叫“小胖子”。大家開懷大笑,薩馬諾也很感動:“沒想到您還記得。”
訪問美國時,他專程前往艾奧瓦州的馬斯卡廷,到27年前結交的美國老朋友家里,與當年的十幾位當地老朋友團聚茶敘,坐在跳動的爐火旁促膝長談,共憶1985年他率考察團到此訪問的情景,并就各自經歷、加強地方合作、增進人民友誼等話題聊了很久。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12-25福建省“迎接十八大、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獲獎作品展播
- 2012-12-24省委教育工委宣講團到三明舉行十八大精神報告會
- 2012-12-24漳浦縣委十八大宣講團到各地各單位開展宣講活動
- 2012-12-24南安五中舉辦“青春共話十八大”圖片展
- 2012-12-24東山縣地稅局"三學"掀起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