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從根本上來說,首先應當是對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自覺、自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自覺、自信。
作為五四運動以來中國人接受的一種科學的先進的思想理論,馬克思主義在豐富中國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強中國人民的精神力量方面發揮了無比巨大的作用。毛澤東曾經指出:“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從這時起,近代世界歷史上那種看不起中國人,看不起中國文化的時代應當完結了。偉大的勝利的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已經復興了并正在復興著偉大的中國人民的文化。這種中國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來說,已經超過了整個資本主義的世界。”馬克思主義不僅指導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政權、建立了新中國,而且也從根本上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文化的屈辱地位。特別是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確立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歸根結底在于我們對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自覺、自信,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開拓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核心價值是文化建設的根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在當前思想文化日益多樣化的客觀現實下,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特別是首次提出了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對增強馬克思主義的自覺自信,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魅力,無疑是積極有效的實現途徑。
馬克思主義決定了文化強國的靈魂、道路和方向。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人民性,始終為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而鼓和呼。在發展文化事業中對馬克思主義的自覺、自信,首先要求我們必須站在以人為本的核心立場,使文化事業的發展以全體人民為服務對象,以保障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為主要內容,在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文化企業健康發展的同時,積極支持和壯大國有控股文化企業,發揮他們的主導作用,從而確保文化發展成果真正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其次,必須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發展中的凝魂聚氣的價值導向作用。當今社會文化現象異彩紛呈,思想文化的多樣化發展是客觀存在的,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多元化需求也是客觀存在的。黨的十八大從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的高度,強調“學術民主、藝術民主”,這與我們黨長期堅持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方針是一致的。我們要充分尊重思想文化發展規律,在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同時,要更加注重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的感召、引領作用,在全社會倡導真善美、鞭撻假惡丑,從根本價值觀上指引文化進步發展的道路。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11-14文化強國提升人民“精神幸福指數”
- 2012-09-27建設文化強國的偉大實踐
- 2012-02-24提升國家文化話語權 建設世界文化強國
- 2012-02-16向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邁進
- 2012-01-05“米貴傷農”的怪圈 文化安全是文化強國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