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國情出發,在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任務的同時,突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任務。鄧小平明確指出:“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21世紀伊始,我們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樣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這意味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有了很大提高,溫飽問題已不再是我國社會的首要問題,但是在科技、教育等文化領域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一定的差距。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協調發展,越來越成為人民群眾的熱切愿望。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把“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同“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一起,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在此基礎上,黨的十七大把文化建設與政治建設、經濟建設、社會建設一起確立為“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進一步突出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全面總結了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豐富實踐和歷史經驗,深刻分析了我國文化發展同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間的突出矛盾和主要問題,首次鮮明地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概念,并對文化強國建設的戰略地位、奮斗目標、重要方針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作了分析和部署。黨的十八大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嶄新任務,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這一戰略高度,對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作了新的部署,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文化自覺自信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凝聚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它向世人雄辯地證明了中國共產黨具有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懷有復興中華文化的強烈使命感和責任感,不愧是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先進政黨。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2-11-14文化強國提升人民“精神幸福指數”
- 2012-09-27建設文化強國的偉大實踐
- 2012-02-24提升國家文化話語權 建設世界文化強國
- 2012-02-16向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邁進
- 2012-01-05“米貴傷農”的怪圈 文化安全是文化強國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