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97年石獅市成為福建省首個青年志愿服務行動試點,經過十余年發展,石獅市志愿服務事業已成為和諧石獅建設的一張響亮品牌,為深入貫徹中央文明委《關于深入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意見》,我市于2012年3月成立協調與指導全市志愿服務活動的石獅市志愿者聯合會(前身石獅市志愿者協會),下轄青年志愿者、巾幗志愿者、職工志愿者、社區志愿者、科普志愿者、紅十字志愿者及文明單位學雷鋒志愿者等265支志愿服務隊,志愿者人數累計占全市10.6%的人口比例,涌現出“第八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優秀組織獎”石獅市志愿者協會、“全國有影響力志愿服務組織”石獅市青年志愿者分會、“首屆全國青年志愿服務金獎”董再發、“全國優秀社區志愿者”許飛龍、“首屆全國百名優秀志愿者”王東育等一千多個各級志愿服務先進集體與個人,石獅志愿者論壇被授予“全國十佳民間志愿者論壇”稱號。
一、整合志愿服務資源
根據區域分布、功能設置、資源情況的不同,組建20余支分支組織(如青年志愿者分會、紅十字會、科普文化志愿者藝術團等)、10支特色服務隊(如陽光太太親善志愿服務隊、陽光伙伴志愿服務隊、紅十字海上救生志愿服務隊等)、9個鎮(街)志愿者服務站、200多支文明單位志愿服務隊及團體會員單位。
二、塑造志愿服務品牌
1、扶助弱勢群體志愿服務項目:關愛老人的“青春暉映夕陽紅”等志愿服務行動;扶幼助學的“大手拉小手”愛心助學活動,2000年至今共募集助學善款220余萬元,贊助貧優生累計達4300多人次,已有225人考上大學;關愛外來工子女的義務家教五年來累積幫扶1500位外來工子女;救病幫困的義賣、義演和義捐活動,聯合會的前身--市志愿者協會共籌資500多萬元用于扶貧濟困。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樹立起了志愿者的良好形象。
2、大型活動志愿服務項目:石獅志愿者們連續參與15屆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6屆閩臺對渡文化節、17屆菲華夏令營交流活動,并先后向省文明城市考評、國際服裝采購周、廣場文化藝術節、冬季征兵宣傳、義務獻血活動、“新絲路”模特大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燈謎語競猜測活動等近250余個大型展會和活動提供了各種類型的志愿服務,得到了各級黨政領導的充分肯定與高度評價。
3、緊扣社會熱點,貼近群眾需求志愿服務項目:如:節假日,上門為孤寡老人、殘疾人、孤兒提供生活護理、精神慰藉、文化知識和計算機教學、醫療保健、法律維權等志愿服務,今年開展的溫馨中秋關愛低保戶行動,僅用半個月即籌款29萬余元,為全市1996戶低保戶及63戶孤寡老人送溫暖;“禁毒日”,進社區開展禁毒宣傳;“環保日”,開展環保宣傳和寶蓋山環境整潔;圍繞節約型社會熱點,深入各小區,入戶開展“節約創造價值”節能宣傳活動,與泉州、晉江等地志愿者聯合開展“保護母親河--晉江南高渠”騎行宣傳環?;顒?;圍繞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組織3000多人次志愿者開展“清除城市牛皮癬”、“交通文明出行勸導”、“環境衛生整潔”等志愿服務活動,購買我省首輛公共文明勸導車,招募4位具有大學學歷及駕駛證的專職人員開展文明勸導,首批招募50位離退休老年人成立“夕陽紅”公共文明引導員進行常態文明交通勸導。
三、完善志愿服務保障體系
志愿服務的持續穩定發展,離不開必要的物質支持。2010年由熱心企業家捐資十萬元為全市志愿者骨干購買人身意外險,為常年參與的志愿者提供了必要的人身保障;今年初由社會各屆愛心人士捐贈70余萬元,為志愿服務項目的開展提供了必要的資金支持;由愛心企業免費為我會提供了一個五百多平方的辦公場所,讓全市志愿者有一個共同的家園,同時專門聘請兩位人員負責聯合會日常事務,并由市財政下拔專項辦公經費,實現了我市志愿服務籌款及項目運作的社會化、透明化、公開化。
石獅市志愿者聯合會志愿服務心得
隨著志愿服務活動品牌項目地開展,“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逐漸深入人心,潛移默化之間進一步推動了各類志愿者和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項目歸納起來有各自的類型,但具體分析起來又存在著相互交叉的現象,通過這些年對志愿服務活動品牌項目的推進,結合調研的反饋,我會志愿服務心得如下:
1、志愿服務內容由“體能式”向“精神性”轉變,由單一性向多元化發展
過去志愿服務基本是一些單純的基本生活上的幫助和物質救濟,如今已擴充為各種主題的志愿服務項目。如社會閑散青少年幫扶、關愛農民工子女、科學普及、法律援助、心理咨詢、醫療救護、就業指導等志愿服務內容,活動不再單一,而是向多元化發展。同時也由“體能式”向“精神性”轉變,雅韻志愿者服務隊主要由文藝青年組成,主要面向孤寡病弱、外來工子女開展文藝義演活動;海豚志愿者服務隊主要面向沿海地區開展救助服務、海洋環保宣傳等活動。志愿者們舉辦“共建和諧·情暖獅城”的親子活動,外來工子女、本地小朋友、福利院的孤兒們在家長或監護人的帶領下興致盎然地開展交流互動。這種服務內容和形式,使數以萬計的居民群眾得到了幫助,見到了實惠。
2、志愿服務者由青年為主向全社會共同參與轉變
多年來,志愿者們的愛心善舉潛移默化地感召著我市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身體力行地參與這項崇高事業,越來越多事業穩定、具有一定經濟扶助能力的成熟人士加入志愿者行列在職業結構上,由“單一”提升到“全面”,志愿服務隊伍涵蓋公務員、企業家、醫護人員、教師、技術人員、外來務工人員、學生等各行各業。為順應我市志愿服務發展的客觀要求,市文明委整合各類志愿服務資源,適時成立“石獅市志愿者聯合會”,突破原有組織、行業、年齡、性別等種種限制,鼓勵廣大市民群眾踴躍參與,打造一個完整的“志愿者之家”。
3、志愿服務由突擊性活動為主向常態性活動轉變
以前志愿服務活動主要在公民道德建設月和文明城市創建日等特定時間前后,或者某個大型活動前組織招募志愿者,具有很明顯的階段性、突擊性。如今我市志愿者充分利用各種節日、紀念日以及社會熱點,有針對性的創設服務項目,在春節、元宵節、兒童節、重陽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開展慰問及關愛活動,深入到敬老院、兒童福利中心、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家中,關心他們的生活及學習情況,弘揚中華民族孝老愛親、扶弱助貧的傳統美德,使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同時,在植樹節、氣象日、無煙日、地球日、環境日、禁毒日、愛牙日、糧食日、艾滋病日等紀念日里也時常能看到志愿者忙碌的身影。
4、志愿服務管理由松散化管理向規范化管理轉變
為了確保志愿服務事業長效發展,就必須推動志愿服務管理由松散化管理向規范化管理轉變,市志愿者聯合會為了健全志愿服務工作體系和工作機制,專門招募幾位專職志愿者,并建立起“秘書處聯席會議”制度。在秘書處內分設綜合、活動、培訓、宣傳等四個組作為日常工作的組織協調機構,職責得到明確,任務得到細化,工作得到推進,管理得到加強。同時出臺了《石獅市志愿者聯合會秘書處工作流程》,啟用了聯合會辦公室,開通了“志愿石獅”志愿服務網及石獅市志愿者聯合會微薄、博客,建立全市注冊志愿者檔案管理平臺。